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前一段,我們頻頻聽到孩子無辜受傷害的消息。每個孩子都是媽媽的心肝寶貝,那些讓媽媽們感到恐懼和難過的事件,那些無辜孩子的傷亡數字背后,不能不引發社會和媽媽們的集體思考——也許,教會孩子自我保護和逃離危險的本領,是我們讓孩子免受傷害的好辦法!
口述:你的寶貝遇到過危險嗎?
陌生人拐帶
茜茜一年級的時候有一天獨自在小區門口買飲料,有一個男人走來向她問路。這個男人問完路,說自己是搞科學研究的,問茜茜愿意不愿意回答幾個問題。茜茜對“研究”“專家”這樣的詞很崇拜,就高興地答應了,這時這個男人邀請茜茜上車聊,說外面太曬,要請她進去喝飲料吃糖果。聰明的茜茜意識到危險,就趕緊大聲說:“我不去,不認識你,我要回家!”幸虧家門口的小賣部老板也認識茜茜,也立刻大聲說:“茜茜,別亂跑,趕緊回去!”
危險游戲
有一次單位同事聚會,在同事家一個帶露臺的別墅里玩。午飯后同事們打起了麻將,就讓三個六歲的小姑娘自己玩了。結果等一局牌結束去看看她們時,八個大人都嚇掉了一半魂:三個小姑娘,一個平睡在露臺的欄桿上,一個走在欄桿外的下水道上,還有一個正從欄桿處往外鉆。大家還都不敢大聲叫,怕一叫她們一驚就掉下四樓去了。只有慢慢地穩住她們,讓她們不要動,然后一個個沖過去把三個孩子抱進露臺。這一嚇大家玩的心思也沒了,想想要是出點什么事還不后悔死啊。
電梯故障
兒子四歲時有一天上電梯,他剛進去電梯門就關上了,怎么也打不開,而我們眼睜睜地看著兒子被獨自關在電梯里。爸爸立即喊了一句:“樂樂不要著急,按4,在4層等爸爸!”緊接著,我們匆忙上了另一部電梯。到了四樓,兒子已經在電梯門口等我了。我欣喜地抱住他,只見他雖然眼睛有點紅,但儼然一副“小男子漢”的模樣,很沉穩地告訴我:“媽媽,我都著急了,我帶著手套不好按4,但是我沒哭,我勇敢吧!”
點評:雖然這些事情沒有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但作為孩子的媽媽,當你看到這驚險的一幕幕,是不是也覺得心驚肉跳了呢?的確,對于不懂事的孩子來說,生活中處處都有新鮮好玩刺激的事情,但也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危險。我們如何教給孩子正確判斷和處理危險?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通過游戲和故事,給孩子上一堂生動的安全教育課!
案例:那些成功逃生的孩子
幼兒園慘案讓天下媽媽們揪心,但在無辜孩子的傷亡數字背后,還有這樣一些孩子讓我們關注,帶給我們啟發。
2004年8月,暴徒在北大幼兒園班級里揮舞兇器的時候,有一個孩子機智地藏進窗簾后面,毫發未傷。
2004年9月,蘇州一幼兒園發生歹徒砍殺幼兒事件。在這次事件中,有幾個孩子躲在桌子底下,逃過了歹徒的兇殘暴行。
2008年4月,汶川大地震。震區安縣桑棗中學的學生因為校長經常組織疏散演習,孩子們在老師的指令下迅速逃生,無一傷亡。在其他學校,逃生的孩子大部分是平時看來很淘氣,身手十分敏捷的孩子。
啟示:面對危險 不讓孩子當英雄
不管《小鬼當家》多么有趣,多么充滿了兒童式的英雄主義,我們都必須面對一個現實: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在2~6歲之間,他們幾乎沒有防衛能力。
在孩子童稚的世界里,也許還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危險。歹徒來了,舉起了刀,孩子或許會以為是玩游戲?壞人侵犯,孩子或許認為是一種親密的游戲?及至慘案發生,孩子是出于本能有所躲避?還是縮在一角,驚恐嚎哭,任人行兇?
人世間的災害常常是突如其來,不論是自然的還是人為的,增強防衛意識則是我們的必修課。教育專家表示,孩子是不能被賦予成人應承擔的責任的,過去那種“往前沖”、做“見義勇為”好少年的教育方式比較片面,沒有顧及少年兒童的特點。相反,教給孩子大叫、求救、跑掉、躲避,而不是讓孩子盲目反抗,才是適合孩子的安全教育方式,也是符合孩子年齡和身心發展的教育。
對策:游戲中教給孩子4大自衛方法
媽媽們都會在日常生活中給寶寶灌輸安全知識,但是枯燥的說教往往會成為孩子無法理解的條條框框,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孩子喜歡的游戲、童話故事,用擬人的方式來傳授知識,讓孩子在現實生活中正確認識到危險,判斷自己所處的形勢并及時采取自救措施呢?
寶貝小秘密
幼兒很難辨清“好人”“壞人”,家長除了要告訴寶貝不能聽信陌生人的話、不能跟陌生人走、不能食用陌生人給的食品等常識外,還可以通過這個游戲幫助孩子自護:由家長和寶貝共同約定,設置一個好記又保密的“家庭口令”,該口令的知曉范圍僅限于直系親屬等可靠關系人,凡是說不出“口令”的,寶貝就堅決不跟他(她)走。家長還要讓寶貝“拉鉤”:永遠保守這個秘密,絕對不告訴外人。
在電影《阿甘正傳》中,阿甘的戰友告訴他,面對危險,“run!”憨憨的阿甘記住了這個字“跑!”關鍵時刻,是跑救了他。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像教會阿甘那樣,告訴孩子“寶貝快跑!”而且一定要轉身就跑,越快越好!
老狼老狼幾點了?
這是一個再簡單不過,而參與性又很強的游戲。“老狼”走在最前面,孩子跟在“老狼”后面,游戲臺詞只有一句:“老狼老狼幾點了?”扮演“老狼”的人可以回答“3點了”“8點了”“4點了”等,當“老狼”喊出“天黑了!”的時候,“老狼”就露出猙獰的面目,猛地回過頭來追趕“小羊”,“小羊”們四散逃跑,被捉住的“小羊”就會被吃掉。
游戲很簡單,在家里就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玩。家長要告訴孩子,“老狼”就是壞人,就是要追趕你的人,吃掉你的人,當你遇到“老狼”時,要比做游戲時跑得更快更遠!做完游戲的時間里,可以跟孩子討論,什么樣的人是“老狼”,比如追趕孩子的陌生人,表情兇惡的人,手里拿著刀、棍子等兇器的人。為了讓孩子理解到這些,家長還可以進行表情、場景模擬。
當有陌生人闖入房間、教室、游樂場,或者有人手持兇器靠近,要教給孩子馬上找隱蔽的地方躲藏起來,盡量不要讓對方發現自己。
角色扮演《狼和七只小羊》
以《狼和七只小羊》為腳本,可以讓爸爸扮演大灰狼,媽媽扮演大山羊,寶寶扮演小羊,在大灰狼闖進來時,以最快速度藏起來。小一點的寶寶在藏貓貓時,會犯鴕鳥式的錯誤,以為自己看不到別人,別人也就看不到自己了。在游戲過程中,一定要教會孩子如何全身躲藏,而且是迅速躲藏。可以進一步發散,引導孩子思考,如果在幼兒園發生危險,你要藏在哪兒?跑到教室、廁所、老師辦公室……不要出聲,讓歹徒注意不到自己是關鍵!
大黑魚來了!
“最厲害的是大黑魚,最壞的也是大黑魚!”看過兒藝舞臺劇《小蝌蚪找媽媽》的小朋友,都對大黑魚不陌生。這天,大黑魚正想吃掉小蝌蚪,小蝌蚪大聲喊:“救命呀,救命呀!”青蛙媽媽及時趕到,用無敵青蛙腿打跑了大黑魚。
在家里爸爸媽媽可以設計這樣的情景劇,爸爸扮演大黑魚,媽媽扮演青蛙,寶寶扮演小蝌蚪。在游戲過程中,一定要教會孩子呼救的技巧和關鍵詞句。要告訴孩子,哭喊是最無效的呼救,大聲喊救命是有用的。為了引起周圍人的注意,還可以大聲喊:“放開我,我不認識你!”在人多地方求救,要尋找穿制服的人;在有電話的地方,要學會給爸爸媽媽打電話,或者打110報警。
從經典童話故事里學習自我保護
《三只小豬》
這個故事里,既涵蓋了逃跑的重要性,又告訴孩子們,找到一個安全的避難場所是多么重要。爸爸媽媽在給孩子講這個故事的時候,可以在這兩點上豐富出更多情節,例如大灰狼如何追趕小豬,當小豬發現房子不安全時,是如何在房子還沒散架的時候,在大灰狼還抓不到自己的時候,第一時間就快速逃跑的。
《狼和七只小羊》
這個故事很好地描述了正確的躲藏是可以逃過危險的道理。故事講完后,可以反復給孩子強化:大灰狼為什么跑進了屋,小朋友能不能給陌生人開門?為什么最小的一只小羊沒有被大灰狼發現?他躲在哪里了?他是怎么躲得嚴嚴實實,一根羊毛也沒露出來的?他又是什么時候才跑出來的?通過這些發問和解答,孩子可以了解到什么是安全、什么是危險、躲藏的必要性和技巧。
《白雪公主》
白雪公主三次受到誘惑:絲帶、蘋果和梳子。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可以問孩子,白雪公主為什么又暈過去了?是不是因為她拿了陌生人的東西?告訴孩子,未經媽媽允許,糖果、玩具、漂亮的東西有可能蘊含著危險。家長除了給孩子的社交定規矩外,還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過分苛刻,適度滿足對孩子抵制誘惑是很有用的。
下一篇:做“好父親”的11條標準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父教缺失男孩更易女性化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