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二周前大兒子Ian怯生生地拿給我一張期中成績單,這是他成為學生的六年來第一張以分數為考核標準的成績單。拿到成績單的當下,我發現Ian的表情里有我重來沒見過的不安。打開成績單我立即被一個醒目的“C”毫不猶豫地重擊了一下,當我發現這個“C”竟然隸屬于Ian最拿手的英文課時,腦子嗡地一下越發暈了。
一連串的驚嘆號和問號在我的腦海里浮現。為什么一直以來各方面表現優異的Ian會被英文老師判了“C”?為什么這個“C”還是“贈”給他特別喜歡的英文課目呢?去年Ian還獲得了全小學唯一的“優秀學生領袖獎” (Student Leadership Award)! 進入初一,難道Ian突然變“壞”了?我選擇表面上平靜地應對這個“C”,而用實際的立即行動去發現“C”背后的原因。
來自老師們的公判
我耐心地等待著期中家長會的到來。每位家長可以事先預約各科老師,面談時間在10分鐘左右。我約見了12位老師,幾乎涵蓋了全部的科目。當我帶著大大的疑惑面見英語老師時,Grundy先生首先向我解釋了學期總成績的評判標準: “學期的總成績是由課堂參與和表現、課內和課外作業,以及各項考試成績等綜合因素按比例打分的。因為Ian有過六次回家作業未交的記錄,所以整體成績被拉了下來;而這次考試,Ian竟然漏做好幾題!”Grundy先生還告訴我,Ian在解釋他的幾次“虧空作業”記錄時,理由基本上都是——忘了:不是忘了帶作業本,就是忘了有回家作業這件事情,或是做了卻忘了交給老師了。“這孩子很出色,有創意有文采,而且極具‘領袖’素質。目前他最大的問題就是自我管理太弱,做事匆忙,不仔細。Ian如果不在這方面進行改進,那他其他的outstanding終會被拖累。”聽起來Grundy先生給了Ian “C”,是為了在期中時為他拉響“警鐘”,希望 Ian 期末可以重回“A”的行列。
聽了英文老師的這番解析,我又和Ian的各科老師繼續探討。家長會上,幾乎每個老師都笑咪咪地稱贊Ian,但我總不忘最后問一句: “您覺得Ian最需改進的地方在哪?”沒料想,答案驚人地一致:Too Rush!歷史老師說Ian題目都沒讀完就開始答題,結果是答非所問,丟了分;地理老師告訴我Ian在同學中有很好的號召力,但召集完大家后自己竟會忘記要做的Presentation•••••來源:(http://blog.sina.cn/s/blog_5f0c5ecf0100hnsv?tj1) - 孩子考砸了,父母如何“解套”?_黃靜潔_Jane_新浪博客
和兒子就“C”論事
在搜集完所有老師的意見之后,我心里有了底。回到家,我決定不對Ian的那個“C”大做文章,而是瞄準Ian的自我管理能力來深入討論。Ian在聽完我轉告的每位老師的評語后,心服口服,并對自己做出了分析:“因為初中不再像小學那樣有固定的教室,每人有個Locker (儲物柜) 存放衣物,書本等。上課要抱著課本換跑教室,所以很容易落掉書本;還有上小學時有個固定的課堂老師(Head Teacher)提醒大家每日該做的作業等,而現在上完一堂課就要靠自己記下這門課的作業,但我經常會忘記做記錄;初中里老師還會給我們設下某項Project的最后完成時間,我也不太能適應這個。”
聽了兒子的檢討后,我被重擊的腦子不暈眩了,雖然心情還是很沉重的。因為,我和兒子一起找出了躲在他這個“C”背后真正的病毒。Ian也確實認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他自己總結了接下去要重點執行的三個方面:
1、 寫日記,跟蹤記錄每天的作業。
2、 找外援,委托媽媽做日常的監督和提醒。
3、 多溝通,經常與老師交流,得到他們的指導和幫助。
我的自我學習:幫助孩子自己去解套
做完這些后,我再次審視成績單上那個“C”時,已不覺得那么刺眼了,反而覺得很幸運 Grundy 先生給了我們這個“C”。因為我知道這個“C” 無關乎兒子的品德品行,也無關乎他對學習的熱愛程度,最重要的是這個“C”提醒了我應該去幫助 Ian 適應初中的全新學習方式和加強它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幾點我很明白:
1、無需花時間去做陪讀媽媽(我始終反對被動的陪讀);相反我更應該多監督少陪伴。
2、多提前與Ian討論如何做,少給 Ian 下命令讓他被動地去執行。
3、無需買一堆教輔書進行題海戰術。
當然,成績單上的這個“C”讓我還悟出了幾個重要的道理:
1、 家長不要急于用學校的分數來判定孩子的現時表現和未來能力;更不要一見成績低了就加足馬力使勁地逼他/她“惡補”。可能很多時候,成績低的原因不在“做題多少”,而更在于如何去做。
2、 其次,分數只是一個“信號”,它告訴孩子和家長“該注意點什么了”!做父母的在看到孩子成績報告單后也應該做點自己的功課,那就是盡量去找出躲在成績背后的原因,并幫助孩子自己去“解套”。家教補習和題海戰術可能短時間里有作用,但從長遠來看有可能是治標不治本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3、 叫罵,體罰和打孩子則更是不足取的下下策了;這樣做,父母不僅承認了自己無能力與孩子良好溝通,更關鍵的是孩子除了受威嚇之外,沒有學到任何積極改變現狀的能力。由此,那個“套”將一直套在父母的脖子上很久很久,可能直至永遠。(黃靜潔博客)
下一篇:好品格讓孩子受益終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該不該當孩子面跟別人吵架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