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寶寶把最愛吃的食物送到媽媽嘴邊:“媽媽!你吃!”媽媽一邊夸獎著孩子,一邊推辭:“好孩子,媽媽不吃。你吃吧!”寶寶似乎不被媽媽的話所左右,依然堅持著:媽媽吃!媽媽吃!相信很多媽媽此時被寶寶的行為所感動。
雖然寶寶的這種關心也許只是偶爾一次,但媽媽們很是為此自豪。因為寶寶懂得關心他人了。
一位媽媽對我說過這樣一件事。
她和快4歲的孩子聊天:“你再有一個小妹妹,好不好?你可以天天和她玩。”
“好!”寶寶毫不猶豫地回答。
“媽媽會陪著小妹妹睡覺、喂小妹妹吃飯、給小妹妹穿衣服,沒有更多的精力照顧你。”寶寶想了想,仍然回答說好!因為寶寶已經是自己吃飯、穿衣,自己睡覺了。
媽媽繼續說:“你的玩具要讓妹妹玩,好吃的要讓給妹妹吃。因為你是哥哥。”寶寶馬上叫道:“不行!”
“為什么不行?你是哥哥,要愛護妹妹。”
“買兩個吃的,買兩個玩具。”“媽媽沒有太多的錢。買不了兩個。怎么辦?”“和妹妹一塊吃,一塊玩。”
這位媽媽說,一直到最后,寶寶的底線就是分享,讓他把玩具和食品全部給妹妹,寶寶只有兩個字:不行!
對于孩子來說,爭應該是一種本能。比如,媽媽抱別的孩子,他不樂意;看見食物會伸出手去;生人從他手里拿走玩具或者食物,會表示抗拒或者哭鬧等。
雖然社會競爭讓媽媽們為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好勝心做著不懈的努力,但是寬容豁達更是社會交往中的良好品格。
相信很多寶寶都能做到把食物送到媽媽或者其他家庭成員嘴邊,因為他們只是假裝吃了而已。當媽媽真的把食物吃掉的時候,寶寶就會大哭起來。
對此,我們對媽媽們做了一個小調查。媽媽們各抒己見,這里整理如下。
錚兒媽:強與弱,是寶寶天生就有的性格,不是寶寶的錯。我覺得我們要教給孩子不僅懂得如何對別人“讓”,也要學會向他人“爭”,學會了讓,會變得豁達;學會了爭,才能實現自己的一些理想。關鍵是,要讓自己的孩子既不霸道欺人,也不委曲求全太難了,因為即使成人也很難把握好這個度。
依依媽:現在的女孩子比男孩子還厲害,動不動都大打出手甚至咬人,很為自己的孩子有這個惡習而苦惱。她和別的寶寶在一起玩時,我得目不轉睛地看著她,生怕她欺負人家。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對她看管不夠,媽媽們一看到她就把自己的孩子帶走了,看到小孩子都不和她玩了,我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悠悠媽:對于幼兒來說,“爭”是本能,而“讓”則需要通過后天學習。不是每個寶寶都能勇敢地把自己的東西和伙伴分享。讓是建立在對關心他人的基礎上的。讓比爭更需要勇氣,更需要做出大的犧牲。我為自己的孩子懂得謙讓感到欣慰。
孩子的分享觀念需要大人的正確引導,如果一開始就誤導了他,就容易讓孩子形成自私心理。一個什么都不愿與人分享的人,是很難和別人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的。(文/王紅莉)
下一篇:把對孩子的批評改為建議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要禮物,買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