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從小培養責任感
1920年,有一位11歲的美國男孩在踢足球時不小心踢碎了鄰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賠12.50美元。父親讓男孩對自己的過失負責。他為難地說:“我沒錢賠人家。”父親說:“我先借給你,一年后還我。”從此,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經過半年的努力,他終于掙足了12.50美元還給了父親。這個男孩就是后來成為美國總統的里根。他在回憶這件事時說:“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過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責任。”
點評:父母要教育孩子從小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要替孩子承擔一切。
捕捉成才的敏感區
19世紀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麥克斯韋很小的時候,有一次父親叫他畫靜物寫生,對象是插滿秋蘿的花瓶。在麥克斯韋的筆下,花瓶是梯形,菊花成了大大小小的圓圈,葉子則用一些奇奇怪怪的三角形表示。細心的父親立即發現小麥克斯韋對數學特別敏感,就開始教他幾何學和代數,培養他的數學才能。
點評:孩子在五六歲時會對某一方面表現出極特殊的敏感。父母要及時捕捉孩子的“敏感區”,順勢予以引導。
在實踐中教育兒童
在瑞典,2歲多的小班學生最初學的單詞除了“你好、謝謝”以外,都是森林里的植物及野果的名稱。在夏天,每星期中有兩天需要老師帶著小寶貝們到森林里玩耍或做小試驗。例如,在地上挖幾個坑,分別將塑料袋、紙、玻璃、香蕉皮等埋入,過了幾個星期后再挖出來,看看發生了什么變化,據此對小孩講解土地可以或不可以吸收哪些垃圾。瑞典的環境建設搞得那么好,這與他們自身從小受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點評:與理論教育相比,實踐教育更加形象直觀,便于兒童接受。
下一篇:父教缺失讓孩子終生缺“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讓孩子在選擇中成長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