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在家長和孩子的對話中,我們可能見到過這樣的情形:
女兒對媽媽說:“媽,你們周末帶我去游樂場吧?”
母親回答:“我知道你周日休息,很想去玩……”
話聽到這里,女兒臉上露出了充滿期待的笑容。
結果老媽話鋒一轉,道:“但是,這周末你得在家學習。”
剛剛還興高采烈的小臉,馬上變得黯然無光了……
只是簡單的兩個字,卻讓孩子的臉色由晴轉陰,“但是”的威力真的有這么大嗎?
提醒身為父母的您,千萬別小看這兩個字,心理學上,有個很重要的避免親子沖突原則,就是:不說“但是”法。
有些父母聽從心理學家的建議,常找機會和孩子交流,要聽孩子說話,于是他們耐著性子聽完了孩子要說的事兒,接下來就說:“是,我了解你的意思,但是你的想法是錯的。”
有些父母也的確花了時間稱贊孩子,說出口的卻是:“你很聰明,但是太懶了些。”
這些原本想傳達善意的溝通,會因為父母所用的“但是”一詞而導致前功盡棄。因為孩子老早就知道,“但是”二字之前都是場面話,只有“但是”后面接出來的話,才是父母真實的心聲。
不說“但是”,那該說什么呢?
建議父母用“如果……會更好”來取代:
“想打球是件好事,如果你能先把功課做完,那就更好了……”
這樣聽起來是不是很清楚了呢。
舉個例子,我們一起來練習一下這一溝通技巧:今天是朋友的婚禮,本想一家人去祝賀,可兒子放學回來說他不想去了……
不當的做法是,對兒子說:“我知道你累了,但今晚的喜酒,你一定得陪我們去。”
正確的做法是,對兒子說:“我知道你累了,如果能夠在稍微休息后,你還能陪我們去參加婚禮就更好了!”
下一篇:男孩子也需要愛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挖掘孩子的智力潛能?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