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人是地球上最偉大的動物,是人創造了這個多彩的世界。人類偉大的力量,是由每個人的偉大之處組成的。所以你要相信,自己是很偉大的,就看你自己能不能發現!
有一位大作家曾非常肯定地說:“人人都是天才。”因為每個人都在某一些方面與眾不同,或優勝于他人。大自然賜給我們每個人以巨大的潛能,等待我們去發現,去開發!你要相信,沒有什么人是沒有天賦的,那些認為自己沒有天賦的人只是一些尚未開發出自己潛力的人。
要真正發現自己行,必須要經歷一次戰勝自己、挑戰極限的體驗。然后驚喜地發現——哇,我能行!
祝賀你能行——嘿,你真棒!
能發現千里馬的人是伯樂,能發現別人長處的人是最能行的人。
如果你換一種心態,學會為別人的優點高興,為別人的成功鼓掌,你就會發現你周圍的每個同學都是奇跡!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神奇的大腦,都有一雙能創造奇跡的雙手,但表現出來的才能各有不同:有的同學善寫會畫,有的同學能歌善舞,有的同學勤于思考,有的同學善于動手……聰明的人善于取長補短,愚蠢的人卻愛嫉賢妒能,“我能行”的人會主動為別人加油,而“我不行”的人看誰都不行。
北京光明小學在“我能行”教育中,提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當半年小干部”的設想,改變“小干部”只是班里少數同學“專利”的局面,讓所有的孩子都有機會戴“一道杠”、“兩道杠”,學會為大家服務。
有一次,五年級一個班召開隊長競選會。一個男同學漲紅著臉,激動地請求:“雖然我各方面表現不太好,但我也想當個干部,為同學服務,請大家投我一票吧!”
面對這發自心靈的呼喚,同學們報以熱烈的掌聲,一致同意這位同學擔任小隊長。從掌聲中,這位同學聽到了同學們熱情的鼓勵:“你能行!”當時,他激動得哭了。上任以后,他工作得很出色。
學校大隊部還作出一條規定:如果哪位同學到了五年級還沒有當過一次干部,可以到少先隊大隊部申述并自薦,由“組織安排”適當的崗位,保證讓每個同學都有平等的表現機會。用校長劉永勝的話說:“讓每個人都能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為上表現‘我能行’,情感上體驗‘我能行’。”
假如,你是一個隊干部,你愿意主動“辭職”,把自己的職位讓給沒有當過干部的同學嗎?
假如,你的同學在某個方面有了很大進步,甚至超過了你,你能真誠地向他表示祝賀嗎?
再假如,面對一個缺點比較多的同學,你能主動跟他交朋友,尋找他身上的閃光點,給他愛的鼓動嗎?
我想,你一定能做到。
你知道怎樣給別人愛的鼓動嗎?
請跟我做:把手里的東西放下,臉上帶著微笑,目光充滿熱情,先鼓兩下掌,再鼓三下掌,停頓一下,高聲喊:“嗨,嗨!”然后有節奏地再鼓三下掌,伸出大拇指,高聲喊:“你真棒!”
告別“我不行”——快,飛走吧!
“我能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要在困難面前說一句“我能行”,真要勇敢地戰勝“我不行”才行。
我在《中國少年報》的《做人與做事》專欄中開辟了“我能行”教室,設計了兩個小人物:“我能行”先生和“我不行”先生。我們一直提倡,讓同學們跟“我能行”先生交朋友,和“我不行”先生告別。
1999年暑假,中國少年報社和中國文化扶貧委員會在雞公山舉行了“手拉手共話祖國50年”夏令營。這次夏令營,令同學們最難忘,也最覺得有趣的活動,是和“我不行”先生告別。
那天,是夏令營的最后一天,我們讓營員們在一張紙上寫下自己認為“做不到”的事情、最害怕的事情和自己的弱點。
每個同學都絞盡腦汁地在紙上寫著,誰也不讓別人看到自己的“秘密”。寫完以后,他們按照我們的要求,把這張紙疊成了小飛機。
我們把同學們帶到營地志氣樓二層的陽臺上。
“讓我們面對天空和營旗,大聲喊:‘我不行’先生飛走吧!”我對同學們說。
“‘我不行’先生飛走吧!”
“‘我不行’先生拜拜了!”
“‘我不行’先生別再回來了!”
……
同學們大聲叫著、笑著,“放飛”了手中的紙飛機,也仿佛趕走了自己的怯懦、不足。
飛機很快“著陸”了,80多架紙飛機“停”滿了營地。
“把‘我不行’先生裝進棺材!”我又發出命令。
同學們蜂擁跑下樓,把紙飛機“殘骸”一個個地放進“棺材”—— 一個大紙箱。
當夏令營的營旗降落的時候,營員們面對著營旗高喊:“我能行!”
突然,天空烏云密布,狂風大作,雷聲一陣緊似一陣,暴風雨來臨了。這場山雨來得急,下得大,大風把營地旁邊的大樹也都刮倒了。
城里來的這些孩子從來沒有見到過這么大的風雨,但他們沒有畏懼,而是高喊著:“太好了!”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就是“我能行”先生。
大雨過后,小雨依然淅瀝下著。我們忽然想起了那一箱可憐的“我不行”先生。待我們沖出去尋找它們時,“我不行”先生號飛機大部分已經真的“飛走”了,只剩下二十幾架了。
我們仍然如獲至寶,把它們抱了回來,并一張一張地打開看。
“今天,我要放飛我的‘我不行’先生,我沒有勇氣在公共場所露面,我要放飛它!”
“告別我的馬虎、膽小、怕累、怕熱。”
“讓‘我不行’先生飛離我吧!”
“過去,我膽子很小,知了叫一聲都會被嚇一跳,腿還直發抖,做什么事都不行。‘我不行’先生,咱倆告別吧!”
“怕黑、怕蟲子……請讓我所有的缺點都隨著飛機永遠離開我!”
“我的缺點是挑食、怕登樓梯……我把這張紙折成小飛機,希望它能帶著我的缺點越飛越遠,飛向遠方,永不歸來……”
……
夏令營結束后,一位女孩的媽媽給我打來電話說:“我的女兒一回到家,就興奮地告訴我,她的膽小自卑都跟著‘我不行’先生飛走了!”
直到如今,只要我聽到有孩子說“我不行”時,我的眼前就會出現那次放飛“我不行”先生的情景。我想對他們說,假如你也和我們去了雞公山,參加過“放飛”活動,你一定會相信,你心里的“我不行”先生早已經被暴風雨沖走了。
“我能行”不僅僅是一句激動人心的口號,而且是對自己價值和能力的體驗,有了這種體驗、這種認識,才會產生自信。從小自信“我能行”,長大了你才有可能去創造人生的輝煌。
怎樣才能做到“我能行”呢?北京崇文區光明小學的同學們總結出了八句話,很值得借鑒。
相信自己行,才會我能行;
別人說我行,努力才能行;
你在這點行,我在那點行;
今天若不行,爭取明天行;
不但自己行,幫助別人行;
能正視不行,也是我能行;
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
爭取全面行,創造才最行。
大聲喊出“我能行”!
今天的孩子是明天的主人。他們“行”與“不行”關系到中華民族未來的命運,關系到21世紀人類的興衰。
因為,一切技能的培養都在于讓孩子覺得自己行。一個人今天學什么,明天學什么不是最要緊的,關鍵是要掌握學習的方法,要會學習,愛學習,有信心去做事。
這位媽媽看上去是十分愛護孩子,實際上是在害孩子。要是老對孩子說“你不行”,慢慢地,孩子就覺得自己真的什么都不行了。“我不行”在孩子的頭腦中一旦扎下了根,孩子就會變得對做任何事都沒有信心,會覺得離開了父母和老師寸步難行。
因為,“我不行”是一種反向的負信息,是缺乏自信心的具體表現。總用這種信息來暗示自己,一種“我不行”的形象就被自己不知不覺地塑造出來了。
“我能行”是一種正信息,是成功者必備的心理素質。總用正信息來調控自己,一種“我能行”的形象也就不知不覺塑造出來。
怎樣讓我們的下一代“能行”,是每一位媽媽和每一位有責任感的中國公民所關心的問題。
令人不安的是,在當今的家庭中,父母對孩子說“不行”的次數,要比說“行”多得多。其實,為人父母,一定要改變“我不行”這種負意識和行為,樹立起“我的孩子能行”的信念,并經常向孩子發出“你能行,你一定能行”的正信息,放手讓孩子去實踐,去親身品嘗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滋味。孩子去參加比賽,媽媽要鼓勵他說:“相信你一定能行!”孩子比賽輸了,哪怕是最后一名,你也要說:“敢去參加比賽就是好樣的!”
一個人的潛能是很大的,美國一位數學家認為:人的大腦神經元總數在100億到140億之間,因此人一生中大腦可記憶的信息量,相當于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即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書容量的3~4倍,而這家圖書館的藏書為2000萬冊。所以孩子的學習成績一時上不去,我們做媽媽的不必急躁,要耐心開發,只要你相信你的孩子能行,便一定能行。
有個男孩子字寫得很難看。低年級時老師常常說他笨,不如別的孩子有靈氣。孩子一點兒信心也沒有,字越寫越差。三年級時,換了班主任。一次在孩子寫得亂糟糟的一片字中,老師挑中一個寫得比較好的字,畫了一個大紅圈,批了一個大字“好”。孩子興奮異常,拿回來給媽媽看。這位年輕的媽媽叫王峰,是雜志社編輯,文化修養不錯。她興奮地說:“我早說你行!瞧你這個字寫得就是好!”從那天起,孩子有了自信,迷上了練字,后來寫得一手好字。
是老師那個“大紅圈”改變了這個孩子,“大紅圈”就是一種正信息的傳遞。
我可以自豪地說,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獲得的正信息比較多,所以從小就充滿了自信。這要感謝我的母親,正是那“太好了”“你能行”幾個字把我引上了成功的道路。
現代京劇表演藝術家蓋叫天曾經說過:“天下沒有不行的事。自幼我們便是打這‘不行’中鍛煉出‘行’來的,這叫‘練行的’。凡事總要有信心,老想著‘行’。要是做一件事,還沒做就擔心著‘怕不行’吧,那就沒有勇氣了。”
這話很有道理,自己的孩子自己都不相信能行,那誰還能相信他們呢?
哥倫布曾經說過:“世界是勇敢者的。”喊著“我不行”長大的孩子,將來肯定競爭不過喊著“我能行”長大的孩子。
下一篇:孩子面對得失要享受快樂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惹下禍責罵還是溝通?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