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日前,廣州女孩葉彥君的人生翻開了新的一頁:作為南澳大利亞州高考最高分的得主,她順利拿到獎學金入讀悉尼大學。
在澳大利亞的高中留學兩年,葉彥君交出了令人稱羨的成績單:獲得4個單科第一名、11個努力獎(每個班只有2—3人)。
如今我國小留學生隊伍日漸壯大,父母如何與孩子順暢溝通?葉媽媽黎詠梅的三大法寶可供家長借鑒。
法寶一:尊重
“在重大問題的選擇上,我們從來沒有幫女兒做決定,或者強迫過她。”黎詠梅說,跟孩子溝通,最重要的是尊重她個人的意愿。高一暑假,父母在送葉彥君出國的時間問題上各執己見:爸爸覺得女兒應該出國讀高中,在國外考大學;媽媽則傾向于讓女兒在國內念完本科再出去。
只身一人遠赴南半球生活,這個挑戰對當時只有17歲的葉彥君來說非同小可。最后,還是她自己決定到澳大利亞念高中。離家前,葉彥君從未在父母面前流露出一點傷感的情緒,黎詠梅也幾乎沒有給女兒做過思想工作。“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人,對自己的人生道路有決定權。”
法寶二:理解
因為尚未成年,葉彥君必須住在寄宿家庭里。南澳大利亞州缺水,寄宿家庭對用水有嚴格要求:洗澡、洗頭不多于7分鐘,刷牙、洗臉不多于3分鐘。這兩項制度還被貼在洗手間的門上。
“那一段時間,每天在QQ上一碰面,或者一打電話,她就會跟我訴苦。”葉彥君跟媽媽提出,想換一個寄宿家庭。黎詠梅說,首先要傾聽女兒的煩惱,好好地聽本身就是一種撫慰。“家長應該在安慰好子女后,再引導子女去理解別人。”
“我告訴彥君,就算換了寄宿家庭,也可能會碰到新的問題。”葉彥君聽了以后,開始嘗試去理解寄宿家庭的家長,后來雙方都相處得很融洽。
法寶三:俱進
黎詠梅說,雖然遠隔重洋,但她并沒有感覺到和女兒之間有什么隔膜。“她每天在忙什么,遇到了什么人,我們都知道。家里有什么事也及時告訴她。”母女倆都加了對方的QQ,葉彥君一上線就會給媽媽“請安”:“媽咪好!我作業好多,要去用功啦!”如果沒有作業,母女倆就在網上侃大山。“建議家有留學生的父母都學會熟練運用電腦,這樣有利于加強親子溝通。”黎詠梅說。
外國的多元文化對年輕人的思想有很大沖擊,黎詠梅和老公給女兒的3條底線是:不能做犯法的事情,不要跟毒品沾邊,中學期間不要談戀愛。此外的事情,靠女兒自己去判斷。黎詠梅坦言:“有些事情,我們自己也不了解,更不能代替小孩發言。家長也要學習,要與時俱進,知道現在的世界是什么樣的,有哪些變化。” 黃茜
下一篇:家庭的社會地位對孩子的影響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讓孩子知道當父母的辛苦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