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榮偉玲說,因為剛發生的兩件事情,讓她醒悟到,如果她做了媽媽,只怕也會是一個溺愛的媽媽。
她是在一家咖啡店接受采訪的,在等待記者時,她買了一個比較昂貴的小糕點。但買了之后,她覺得這個糕點不是買給自己的,而是買給另一個人,但另一個人是誰呢?她略微思考了一下,找到了一個答案:單位同事9歲的兒子。
沒有孩子的榮偉玲很喜歡這個小家伙,她在白云心理醫院的家里有一個禮盒,里面總放著一些誘人的糕點,但她從來不吃,總是留給這個小家伙或其他孩子。最近幾個星期,因為工作太辛苦,一天晚上下班后,她想縱容自己一下,于是打開了這個禮盒,但一剎那間,她的腦海中突然出現了一句話:“我吃這么好的糕點,太浪費了吧。”最后,她去了醫院的小吃店隨便買了點糕點犒勞了一下自己。
“那些糕點為他而留,咖啡店的這個糕點也為他而買。”她說,“但我突然間問自己,那個小家伙喜歡吃咖啡店的這個糕點嗎?答案是,不知道。但我知道,這個糕點的口味是我最喜歡的一種。就在這一瞬間,我明白,它其實是為我‘內在的小孩’而買。”
領悟到這一點后,榮偉玲知道該縱容自己一下了,于是她消滅了這個小糕點,但心中仍然有一點隱隱的負罪感。
“這個負罪感是我‘內在的父母’在說話,他說,你這么大人了,不該這樣慣自己。”榮偉玲說,“那些溺愛的父母也一樣,他們‘內在的父母’也告訴他們,愛自己不對。既然如此,他們就只好去拼命愛孩子。”
這聽起來很好,但問題就在于,當父母溺愛孩子的時候,他們很容易會忽視孩子自身的需要,尤其是成長需要。溺愛的父母恨不得自己的孩子永遠都不要長大,一輩子都做他們“內在小孩”的被投射對象,否則就會感覺到失落,就像是丟掉了什么似的。
榮偉玲說,之前她無數次憧憬過,要是她有個女兒,一定會經常帶她去糖果店、糕點店……讓她吃遍自己喜歡吃的所有糕點,而自己看著她吃就非常滿意了,“這其實是我‘內在的小孩’在滿意。”
“雖然我自認是優秀的心理咨詢師,雖然我理智上知道溺愛不好,我也一次次地給別人做過咨詢。”榮偉玲感慨說,“但如果沒有這些領悟,我一樣會成為一個控制不住溺愛行為的媽媽。”
下一篇:包辦型溺愛讓子女為父母而活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不要做孩子的“狗仔隊”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