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孔子曰,食不語,寢不言。此古訓對迅兒完全失效。
“口水多過茶”的他讓我和他爸頭痛不已。
我們兩口子幾乎每次飯前都對兒子再三提醒,此舉不利于消化,亦不文明,得把惡習摒棄。兒子置若罔聞。也曾屢次立下“家規”——閑話過多導致不能按時吃完飯,得洗碗涮鍋、不準看電視兼剝奪周末上網的“特殊照顧”……種種懲罰手段均未能改變其惡習。
有次,面對我的斥責,他滿臉委屈地說:“上課時不準說話,做作業時不準說話,現在連吃飯也沒有說話的自由。”這句話,如一把刀子,老老實實把我的心剮了一下。
難道,我要養一個不說話的孩子么?不,不能。
于是,在我們的放任之下,迅兒的閑話之多、范圍之廣有愈演愈烈之勢。
有段時間,迅兒愛講笑話。“一天,老師問小明,一加一等于幾,”吃飯時,迅兒又講開了,“小明答不出來。于是,老師讓他回家問爸爸媽媽。回到了家,小明連忙問爸爸,正在看球的爸爸說,腳真臭。他又去問媽媽,低頭織毛衣的媽媽說,真舒服。他又跑去問姐姐——牛頓,埋頭做物理題的姐姐說。他又問哥哥,哥哥正在和女朋友通電話——那好吧,親愛的,我在下面等你。第二天早上,小明去老師辦公室。老師問,一加一等于幾?腳真臭,小明答。什么?老師大聲問。小明連忙說,真舒服。是誰告訴你的,老師的嗓子提高了八度。牛頓,小明回答。到下面罰站去,老師生氣地說。那好吧,親愛的,我在下面等你。”聽到這里,我和他爸差點噴飯。從那以后,閑暇無聊時,我經常嘻皮笑臉地巴結兒子說,小朋友,說個笑話開心開心吧。
他還常運用課本中所學的知識來考我們。比如,《清明上河圖》是哪個朝代哪位畫家的作品;是誰發現了微生物;“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誰的名言;接“學而時習之”的后半句;你能說出我國20個少數民族的名稱么……有時看著我抓耳撓腮的窘樣,兒子便擺出勝利者的微笑——哼哼,瞧你,小學生的問題都不懂……
偶爾,迅兒也借著這樣的閑話機會耍“詭計”。某次,他說:“媽咪,看你反應快不快。我說一個句子,你要倒著說出來,一次定勝負,不準反悔。”我爽快地答應了。“碗洗我晚今。”兒子說得挺溜。“這怎么難得倒我——今晚我洗碗……”“哈哈,你說的哦……”看著兒子得意洋洋的笑臉,我只好愿賭服輸。
久而久之,我們不僅對兒子的閑話習以為常,甚至,有了被同化的趨勢。若是在家聽不到兒子的喳喳聲,心里便有點慌,暗地里和他爸使眼色,偷偷地察言觀色,悄悄詢問著,寶貝,你是不舒服,還是不開心呢。
雖說飯桌閑話影響了吃飯的速度,有礙于消化,卻讓我感受到了另一番樂趣。其幽默可怡情,思辯可明智,既是辨識孩子心情的晴雨表,又是親子之間交流溝通的紐帶。試想,繁忙工作中的父母與緊張學習中的孩子,相處的時間本就少得可憐,若連吃飯也上綱上線——別羅嗦,注意禮節,食不語,如此下去,親子與陌路人有何兩樣?
讓我吃飯時有說話的自由——想想孩子的話,不無道理。
淺 紫
下一篇:爸爸的游戲革命熟悉數字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爸爸的游戲革命用手掂量體重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