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習網(wǎng)站!
我與胡萍只在深圳見過一面,卻一聊就是三四個小時,因為她對兒童性教育的探究吸引了我。一般人談性教育往往在觀念方面,而她既有科學的理念又有具體的界限和方法。也許,這與她受過醫(yī)科大學兒科的專業(yè)訓練和從醫(yī)的實踐有關,更得益于她長期執(zhí)著于兒童性教育的調查研究。
我們自然聊到各自的孩子。說實話,任何人養(yǎng)育孩子都是一種歷險,兒童研究者也不例外。
說起兒子,胡萍容光煥發(fā),因為她兒子剛剛被劍橋大學生物系錄取,作為陪讀的母親有充分的理由驕傲。但是,最讓我好奇的不是劍橋,而是她兒子經(jīng)常不完成老師的作業(yè),總是用各種各樣的實驗成果代替。在去劍橋大學面試的時候,她兒子除了生物研究報告,居然帶去自己做西餐的圖片集,并且因此受到劍橋教授的特別欣賞。
各位讀者朋友想一想,一個不完成作業(yè)卻著迷于生物實驗和做西餐的孩子,如何面對高考?而又該如何折磨父母那顆萬般擔憂的心?所以,當胡萍流露要寫一本關于教育自己孩子的書時,我自告奮勇愿意作序推薦。
當我終于看到胡萍的書稿,卻因其過人的勇氣與坦誠而備受震撼。
我沒想到,胡萍會把養(yǎng)育兒子的詳細過程包括許多隱私和盤托出。從兒子的吃喝拉撒睡,她都在努力發(fā)現(xiàn)和思考。讀她的書既可以作為育兒的詳細個案,也可以作為如何應對成長難題的具體參照。也許,她想借鑒教育家陳鶴琴的方法,以自己的孩子為個案,探索兒童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成長規(guī)律。
我沒想到,胡萍會對自己的教育過失有那么多細節(jié)的展示和反思。今天,多少人在粉飾自己的經(jīng)歷?當孩子考入名校,似乎父母過去的無知也變成真理。如果不是胡萍自己所述,我們無法想象,她會與孩子發(fā)生那么多沖突,并且是兒子的激情表白讓她驚醒,從而發(fā)現(xiàn)自己的焦慮和扭曲。
我沒想到,胡萍會對當今的教育有那么多批判,如魯迅所描繪的那樣,她用一個母親的肩膀,為幼小的兒子扛住黑暗的閘門。她不輕信,即使對被視為經(jīng)典的蒙臺梭利教育和華德福教育在中國的流行也有深深的質疑。在我讀過的各類家庭教育著作中,如此真實和犀利,如此個性和坦率,胡萍是不多見的一位女作者。她以虔誠之心,為讀者端上自己的私房菜。盡管不夠完美,胡萍的這本書已經(jīng)是難得的佳作,其最重要的價值或許可以概括為四個啟示。
一是把孩子的健康發(fā)展放在第一位
心理學的常識告訴我們,孩子在12歲之前,能否和父母建立起親密的依戀情感,對其一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至關重要。因此,孩子越小越需要父母的陪伴。胡萍的非常之舉是一直陪伴兒子到高中畢業(yè)。為了兒子的發(fā)展,她甚至拋家舍業(yè),只身帶兒子去成都和深圳求學。離開成都某學校時,胡萍既失去工作和收入又失去住房,這需要多么大的勇氣。
我并不贊成夫妻分離,而主張夫妻關系第一、親子關系第二,因為夫妻關系對孩子影響極為深遠。胡萍的特殊性在于,她在良好夫妻關系的前提下,劍走偏鋒,助子成才。
當然,胡萍的有些做法不可復制,也不宜學習。她值得學習的是充分盡到母親的天職,把孩子的健康發(fā)展放在第一位。
二是不打擾孩子培養(yǎng)興趣與專注
許多父母一邊經(jīng)常以喝水或吃水果等事由打擾正在做事的孩子,一邊抱怨孩子做事情不專心,這不是自相矛盾嗎?恰恰相反,胡萍發(fā)現(xiàn)一歲多的兒子迷上玩手電筒,甚至能玩一個多小時,她從不去干擾孩子,她知道專心致志做事才能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力。
與許多父母信奉“只要把學習搞好了,別的什么都不要管”的口頭禪不同,胡萍格外珍惜孩子的興趣發(fā)展。當孩子逐漸長大,迷上做西餐,盡管課業(yè)緊張,胡萍還是給孩子提供所需的廚具和食材。直到高三高考,孩子依然興致勃勃探究各種各樣的西餐技藝,并且用心琢磨和實踐。胡萍明白,孩子需要學習,更需要生活。
三是劃清界限培育孩子的健康人格
我贊同韓國教授文龍鱗的一個重要觀點,即10歲之前要教會孩子做人,特別是能明辨是非。可是,在目前的教育環(huán)境里,引導孩子明辨是非并非易事。比如,孔融讓梨值得提倡嗎?當孩子的玩具被小朋友搶走該忍氣吞聲嗎?對于諸如此類的現(xiàn)實矛盾,胡萍都沒有回避,而是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并且引導孩子分清是非。
她努力把孩子培養(yǎng)成為一個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的現(xiàn)代人,要有愛心和責任感。比如,當兒子在劍橋大學幸運地遇見坐在輪椅上的科學大師霍金,有人問他為什么不抓住這個難得的機遇與霍金合影留念,他搖搖頭說,隨便打擾大師是不禮貌的。
四是不怕碰撞與孩子一起成長
如果某些讀者以為,胡萍既然如此投入教育孩子,一定是脾氣溫和一切順著孩子,那就錯了。胡萍也會著急上火,也會委屈得大哭,甚至在盛怒之下,把兒子做好的大蝦扔進垃圾箱。但是,即使在險些失去理智的情況下,她都會仔細聽兒子的話,如果發(fā)覺孩子有理而自己無理,她會靜默會道歉,甚至會請求兒子的一個擁抱。
對于胡萍,我是先讀其書后見其人。但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胡萍寫書做研究居然是兒子在背后督促,因為兒子希望母親有自己的追求與事業(yè),并且以自己的自理和獨立讓母親放心。于是,我們見到了學業(yè)有成的孩子,也見到了著述甚豐的母親。多年前我們在研究中提出,21世紀是兩代人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世紀,如今我可以說,胡萍母子就是共同成長的楷模。基于以上理由,我愿意向天下父母與教師推薦胡萍的這本書,不是因為孩子考上劍橋大學,而是教育每一個孩子都需要的愛心、責任與智慧。
(作者系中國青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副主任)
下一篇:每個孩子的生命都有一粒寶石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受不了挫折的“病因”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