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從眾隨大流的傳統心理也體現在了家庭教育上,忽視了個性特點,忽略了因材施教的古訓。盲目攀比、抬升對孩子的要求,使家庭教育呈現一刀切的態勢。不同個性的孩子在同一標尺的教育下,又怎會快樂成長呢?
一位母親在信里寫了自己的困惑:
現在有很多課外班,如奧數班、作文班、外語班、繪??班等等。我在想,我是否也讓孩子學這些課外班的內容呢?學吧,孩子太累了,很少有讀書和玩的時間;不學吧,現在大家都在學,無論左鄰右舍還是樓上樓下,幾乎每家的孩子都是這樣,學的孩子就比不學的孩子強。我還是喜歡讓孩子上個好大學。雖然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是大學還是一個很廣闊的天地。
別的孩子有的,我孩子也要有,而不管孩子的感覺如何,其實是一種典型的從眾心理。
另一位母親在信里描述了為了調動孩子的學習熱情而做的努力,她說:
我耐心地跟他好聲長談。如為什么上學呀,沒文化落后要挨打;將來是科學的年代,沒相當的文化——至少是大學,就沒立足之地等。對當今社會的實際現象也例舉了許多許多,但收效甚微,甚至仍是老樣子。后來我想空談不行,千萬百計到社會中去找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事例加以說教,如看電影《劉胡蘭》,小說《高玉寶》,各類報刊報道農村小孩怎樣在逆境中登入大學殿堂的事例,參觀《紅巖魂》等。不失時機結合學習來說、來談。可以說只要什么活動、辦法能去促使他學習,喚起點積極的學習熱情,我們都一概不放棄。
這位母親可謂是煞費苦心。可是,且不管這樣的大道理離孩子的生活太遠,孩子無法入耳,還把重心都落在學習上,一切都和學習聯系起來,這怎么能得到孩子的響應呢?這好比一個本來就討厭吃梨子的孩子,卻偏偏不斷給他梨子,一點也沒有讓他自己去挑選、比較和品嘗。
當然,在迷失家庭教育方向的父母中間,還是有一部分覺醒型父母的,他們在教育孩子之前,不忘記讓自己充實起來。以孩子的健康成長為教育重點,關注孩子的心理和精神需求。
我們希望這樣的父母再多一些,那快樂的孩子就多了一些。
下一篇:如何教孩子做事有條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不是盛裝大人不良情緒的容器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