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很多還未做媽媽的人早已被“做媽媽”的責任而嚇得直叫“我不要做媽媽!”很多已做了媽媽人則的一直都挑著“責任”的重擔,總覺得無法再做回單身的灑脫。在我看來做媽媽有不同的做法,就如人生有不同的過法一樣,心態不同了,做起來便不一樣,收獲更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讓我深刻體會這個概念的是我的好朋友Diana,一個能把“做媽媽”的外加責任完美地與自我興趣相結合,并讓這份責任演變出自己人生中的一段段精彩!
簡歷
姓名:Diana (Jane的好友)
學歷:哈佛大學博士 (中國比較文學專業)
子女:9歲的Dylan(哥哥)& 7歲的Audrey(妹妹)
職場:跨國企業高管(金領級)
Diana和她兒子的故事:管教之道:用美譽替代批評(Jane的博文)
事件一:豐盛的生日派對
上周接到Diana為女兒Audrey做的生日派對邀請郵件時,我驚艷地下巴都快碰到桌子了:這將會是我參加的最為“豐盛”的生日會。
邀請函用中英文雙語標注,從生日會主題(Hanna Montana)、時間地點,節目流程、著裝要求,到行車路線、停車事項••••幾乎涵蓋了所有的細節。更加稱絕的是Diana對整個生日會的節目安排,不僅豐富到目不暇接,而且還“照顧”到家長與孩子不同的愛好取向:孩子們觀看中國年傳統節目表演,家長則可以放松地開始香檳自助餐,孩子們盡興地玩,爸爸媽媽們放開地吃,兩不打擾。心思巧妙的Diana還專辟了男孩區,委托我大兒子Ian任“區長”做樂高創意游戲,保證男孩們也能在女孩的派對里有自己的主題玩法。
Diana媽媽一人主持操作了一場盛會的全部環節:場地、餐飲、娛樂••••我問Diana:“你怎么能辦到的?”“這其實不難啊,因為我喜歡做這些事。”當把責任用興趣去“包裝“了,“瑣事”也變成了“樂事”,“享受”過程則代替了“抱怨”責任。
換做把“使命”背在身上的媽媽,她也會幫孩子舉行生日派對,但很多時候會覺得是一份不得不做的累人的事,能應付就應付吧。最好的操作方法就是號召親戚朋友海吃一頓,或是讓一群孩子無主題的去哪自己“瘋一下”。同時,“使命”媽媽還會覺得Diana的做法:“太費精力了,沒必要。”
事件二:領著一幫孩子游世界
上周,Diana轉寄了我她兒子Dylan剛剛結束的埃及游日記,洋洋灑灑30頁A4紙,圖文并茂,為我這個還未去過埃及的媽媽展示了一遍千年古文明留下的遺跡。小Dylan最后這樣描述他這段異域經歷:I will always remember this trip for as long as I live. 而這段讓Dylan刻骨銘心的旅程正是出自Diana的細心策劃。
一到假期,Diana會帶著孩子們周游世界,但選擇去哪則大有講究,其中隱含著Dianna要孩子們做的許多學校外的“功課”。此外,她會考慮“旅游團”的組合,她覺得加入友情會讓旅途變得層次更豐富。這次她曾力邀我和我的兒子也加入他們的團隊,無奈工作難以脫身最后婉拒了。最后,Diana聚集了中美兩國16人的親子團,分別從上海、香港、美國出發,最后在埃及首都開羅“會師”。游程包括游覽參觀博物館和古跡、沙灘露營、深海潛水、風情體驗等。
我問Diana:“你累嗎?”“怎么會累?我喜歡旅游,更喜歡和孩子們一起旅游長見識。”Diana說,在策劃行程的時候她就會想象孩子們朋友們興致盎然的樣子。Diana的智慧之處就是能把那些枯燥的校外“功課”化入到精彩的旅程中,這也成了她精心策劃的源動力。
換做“使命”媽媽,她們通常把親子游交給旅行社,像完成任務一樣在各大旅行社的行程單里勾選目的地,然后帶著孩子一起跟著導游“上車睡覺,下車拍照”。在責任感的驅使下“使命”媽媽艱難地“例行公事”。
事件三:不可動搖的每日親子時間
因為工作性質的關系,Diana把自己的日常工作時間做了階段式的劃分。早上6點至下午3點,為頭一個班頭。下午3點至晚上8點,親子時間休息。第二個班頭從晚上8點開始,下班時間不定。這樣的作息制度,Diana媽媽已經堅持了好幾年了。她說:“我喜歡每天固定都有的‘Family Time’,每天下午孩子們一放學我就可以看到他們,在一起瘋玩了,然后完成該做的與學習相關的‘工作’。與孩子得呆在一起的5個小時,已經成了我每天的‘快樂期盼’。”為了這份快樂,Diana可以“披著”星星去上班,“戴著”月亮再去工作。“難道你可以忍受被剝奪這份‘興趣’的痛苦?”Diana總是反問那些對她的做法提出質疑的人。
換做扛著“使命”當媽媽的人,她們會懷著負罪感去上班,再帶著內疚感來陪孩子。她們認為陪孩子是媽媽該做的事情,但同時又很容易為了某些原因放棄“親子時間”。她們一直在對孩子的責任和自我實現之間矛盾糾結。
我自己覺得把“做媽媽”的一天天里安排進許許多多的興趣愛好,讓養育變得輕松快樂,會讓媽媽更容易成為孩子的終生朋友,也讓媽媽自己的人生不被耽擱不被荒蕪;而養孩子的“使命感”則相反會讓媽媽“做”得沉重,活得枯燥無味,媽媽與孩子之間總有一條隱形的鴻溝橫亙在那里。 文/黃靜潔
下一篇:不聽話行為之十四:哭鬧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不聽話行為之十七:發怒氣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