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xué)習(xí)網(wǎng)站!
有一天,言言很不高興的從幼兒園回來,對嫂子說:媽媽,今天騰騰說我“二兒”!騰騰是小區(qū)里的另一個孩子,和言言同班,兩個孩子平時玩得挺好的,兩家大人也彼此認(rèn)識。當(dāng)時嫂子正忙著什么事,以為是孩子們間的小矛盾,過會兒就好了,就隨口說:二兒就二兒唄,有什么大不了的!
沒想到,言言聽完一句話沒說扭頭就走,回到自己房間后,“咣”——一聲把門重重的反鎖上了。嫂子一看,覺得不對勁,就追過去隔著門問:怎么了,言言?怎么生這么大氣啊?言言在里面一聲不吭。嫂子有點著急:你倒是說呀!干嗎不吭聲?言言帶著火氣說:說了你也不管,說什么呀!
嫂子一聽,回想起言言剛回家時的情況,就說:騰騰說你“二兒”,你很生氣,對不對?言言在里面重重的“嗯”了一聲。嫂子說:那好,我現(xiàn)在就打電話找他去。說完,嫂子就到客廳給撥電話。言言聞聽從房間里走了出來,想看看媽媽怎么給她“出頭”。
嫂子撥通了電話,碰巧就是騰騰接的。
嫂子說:騰騰,你今天是不是說言言“二兒”來著?
騰騰一聽味道不對,就辯白說:是呀,她也經(jīng)常這么說我呀。
嫂子說:不管你們誰說誰,“二兒”都是一個很讓人傷心的詞,我會要求言言再不這么說你,也希望你以后不再說她,好不好?
騰騰說:那行,我以后不這么說她了。
問題解決了,簡單道別后,嫂子放下電話,整個通話不過一分鐘。嫂子轉(zhuǎn)身對言言說:放心吧,以后騰騰不會再說你“二兒”了。言言看到媽媽打電話,氣就消了大半,又聽媽媽這么說,就滿意地笑了。
事后嫂子問我她的做法有沒有問題,因為之前我曾經(jīng)和她說過“孩子們之間的事情大人盡量不要介入”,尤其是不要做孩子的“靠山”。在本刊之前的那篇“言言是個小賴皮”中,媽媽在家里對小客人說“我們家言言是個小賴皮”,對于其中暗含的“袒護”和“偏向”我還專門“批判”過。嫂子出現(xiàn)這個困惑也是自然的。
我對嫂子說,這是不同的。所謂“袒護”是防止了孩子在自然交往中失利或者因為過失行為而被責(zé)難;所謂“靠山”是讓孩子獲得了自然交往中不會有的“優(yōu)勢地位”。兩者都是通過大人介入而破壞了自然交往中的規(guī)則。而你這次的做法,是有利于兩個孩子建立文明交往和互相尊重的規(guī)則的,是建設(shè)性的。盡量不要介入,并非說就不能介入,不必一介入就擔(dān)心不妥,該介入還是要介入的,就像下象棋,“窩心馬”盡量不要跳,但是并非就不能跳,只要能及時跳出來,“窩心馬”跳了也沒關(guān)系。
作為父母,要兼顧兩點:第一,讓孩子感到自己被父母重視、愛護,理解和支持;第二,讓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要依靠自己。這兩點不能偏廢,如果只有第一點,孩子就容易依賴大人,甚至仰仗大人;如果只有第二點,孩子會感到缺愛、缺支持,沒有安全感。第一點是第二點的基礎(chǔ),親子之間有一個良好的關(guān)系后,第二點的要求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
第一點講的是親子關(guān)系,和父母建立這種關(guān)系,孩子就會比較的自信、有底氣、有安全感,更加開朗、主動和活潑;第二點講的是父母具體的指導(dǎo),能夠有效地從父母那里獲得指導(dǎo),孩子自然會少走彎路,發(fā)展得更好些。
就“二兒事件”來講,你一開始沒有注意到問題的重要性,孩子就感到極大的不被重視、被理解,所以才生那么大的氣。當(dāng)你問她“騰騰說你“二兒”,你很生氣,對不對”時,她感到被理解了,當(dāng)你說要打電話給騰騰的時候,她感到被重視、被支持,當(dāng)你真的打了電話并把問題解決的時候,她又感到被愛護。言言的被愛、被重視、被理解、被愛護的期待都得到滿足,當(dāng)然就高興了。這時候,你會感到你們的關(guān)系又親又近,你說話她不僅愿意聽而且愿意做,你們建立了這個關(guān)系后,你指導(dǎo)她的前提就有了。
這時候你可以去和她進(jìn)行討論這件事情她可以怎么做,如果你不去教她并要求她自己處理,她會很容易依賴上你,因為你解決問題比她容易和有效的多。這時候,可以去問問言言,你有沒有這樣說過騰騰“二兒”,如果回答有,那么可以建議言言和騰騰溝通,達(dá)成誰也不要說“二兒”的“協(xié)議”;如果回答沒有(可能是真沒有,也可能是孩子想掩飾,這不必管它),那么可以鼓勵言言告訴騰騰,我不喜歡你用這個字說我,希望你永遠(yuǎn)不要再說。最后一定告訴言言,類似的問題媽媽不會再介入了,人需要自己長大。 文/孟遷
下一篇:馬上幫孩子實行生涯規(guī)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女兒教我學(xué)會懂幽默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