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1996年,楊瀾在美國生下兒子;2000年10月20日,楊瀾在上海又喜得一個六斤多重的小女兒,圓了她想要“美國兒子中國女兒”的媽媽夢。因為工作緣故,楊瀾不能時時陪在孩子身邊,不過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楊瀾都在他們身邊。兩個小家伙出生后的前幾個月,楊瀾堅持用母乳喂養;孩子出生后的幾年時間里,楊瀾也一直自己帶他們,雖然有點辛苦,可楊瀾覺得很值。
楊瀾至今記得兒子一歲多時的一個場景。那是兒子出生后,楊瀾第一次比較長時間地出差,要離開兒子5天。那天回家時,楊瀾發現兒子臉上的表情特別有層次,先是把臉轉過去,憋了半天之后才委屈得哭出了聲,最后把楊瀾自己的眼淚也帶出來了。
兒子當初這個無比豐富的表情,重重地定格在楊瀾的心里,她意識到孩子幼小時期不能離開母親;3歲前,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如果不小心造成了損失,以后會很難彌補。后來,她下定決心扔下所有工作,命令自己在家做了整整一年的“全職媽媽”。對于當初自己的這個決定,楊瀾至今感到分外欣慰,那一年太值了!
可是,矛盾不可能每一次都能調和。女兒吃奶才3個月時,剛好遇上申奧,楊瀾必須得在北京和上海之間來回跑,怎么辦?心中有百般不愿,也曾想方設法努力掙扎,可最后還是不得不提前給女兒斷了奶。
媽媽確實不是萬能的,但至少可以做到這一條——面對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都不馬虎、不敷衍,這是楊瀾給自己定的規矩。現在她每次出差,一定都會在出發前極其詳細地告知兩個孩子:會去多久,什么時間回家,上午還是下午,吃過晚飯還是深夜……
楊瀾很忙,可謂一個空中飛人,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能成為孩子鋼琴學校里出勤率最高的家長之一,還能在兒子8歲之前陪著他游歷了15個國家,真讓人驚訝。如今的楊瀾經常在北京、上海、香港三地飛來飛去,但為了多一點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每次出差,她都會安排兒子到機場接送。回到家中,楊瀾即使再累再忙,都會抽出時間和孩子交流,認真傾聽他們說的每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到他們的世界。孩子們都很聰明,知道媽媽辛苦,是擠出時間來陪他們的。
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候,楊瀾會與他們玩拼圖、講故事,會和他們打鬧,也會和他們一起看電影。前段時間看《別惹螞蟻》,一邊看一邊和孩子一起大叫,童趣帶給楊瀾很多的快樂。
下一篇:零用錢:理財的出發點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父母不要用金錢彌補愧疚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