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那個,因為有事,就下次再去吧!”家長坐在沙發上,悠閑地給朋友打電話。旁邊坐著孩子。“明明有時間,為什么拖著下次再去?”孩子納悶,“這么說,我要是不想做作業了,也可以像爸爸這樣,下次再做也可以?”小心,你的言行傳染了孩子!
下午下班了,幾個同事呼朋喚友,相約周末去郊區釣魚,瀟灑瀟灑。難得有一個周末不加班,所有的事情都通通閃開,你決心有一個自己的雙休日。且慢,和孩子約好要去打球的。選擇朋友還是孩子?孰輕孰重?大部分人還是覺得,和孩子打球,改日再去也行,聯絡聯絡朋友的感情,也對自己的事業有幫助。
有人說,這不是拖延,是在權衡利弊。但在我看來,這就是一個人對自己的不負責任,這種想法的錯誤之處并不在于是孩子重要還是朋友重要這種對比上,而是在一個人能否在約定的時間內實現他的承諾。
我們都知道,拖延是一個壞毛病,現代社會高度分工,要求每一個人能在規定時間里完成任務。家長也非常反感孩子做作業拖拖拉拉、做事情敷衍了事。但是,有幾個家長自己做事情是“立刻、現在、馬上”的風格呢?我們來自查一下:
你是否敦促孩子快點完成他的作業?
你是否沒有仔細看孩子的作業,因為時間不夠了就胡亂簽上名字?
在工作上你有拖延的毛病么?
你覺得自己算不算一個說話算數的人?
學校安排給家長的任務,你都按時按量地完成了?
相信很多人都不能給出一個完全滿意的答案。因為生活中的意外有很多,有時候臨時安排一個任務要加班,有時候突然遇到老朋友要敘舊,無形之中,很多事情就忘了,或者只能拖延。理由不過是免責的借口。恰恰是執行起來很困難的事情,越需要在孩子面前做好榜樣。否則,父母就是在暗示孩子,拖延并沒有什么了不起的。
孩子的世界是很單純的,大人們做的事情,他也會學著做;或者同學們都做的事情,他也就跟著做。如果他的家長是按照計劃來做事情的,從來不今天推到明天、這周推到下周,他自然就會學習。如果他在學習的過程遇到困難,他就會思考:為什么父母可以做到而我卻做不到。這時候他就會約束自己,安排時間,慎重地給出承諾,這些是連家長都要學習和練習的。
現在有的家長說教無力,最關鍵的原因,就是因為父母只要求了孩子,卻沒有要求自己,“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政策是行不通的,家長們說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哪里有說服力。
回到拖延的問題上,我建議家長們不要在孩子面前辦事拖拉,也不要在他們面前宣傳自己如何按時完成了任務,要讓他們知道,守時、守信是本來就應該做的事情。
有這樣一個家庭,媽媽是一名歌唱家,爸爸是舞臺效果的設計師。這家的孩子從來不會把自己襪子留到第二天洗,他當天換了,就用肥皂自己洗干凈晾起來,作業從來不拖拉,也不著急趕完,每天安排好學習的時間,完成了任務之后就跟著媽媽學鋼琴。
這家的父母都有自己的時間表,類似于臺歷,放在客廳里。孩子能從這張時間表上知道父母正在做什么,他們去了哪里,什么時候回來,有哪些約會。有時候他還會提醒父母不要忘了重要的活動。當老師請他向同學們介紹學習的經驗時,他說,他說他的父母們從來不把該做的事情留到明天。
時間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珍貴的,孩子學習的時間、玩耍的時間都是轉瞬即逝的,在今后的人生中,他們面臨的機會同樣是轉瞬即逝的,不拖拉是抓住機會最起碼的要求,而培養這種好習慣的首要條件,就是父母用行動去影響他。
下一篇:兒子的“憨”與“精”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消極的家長總看不到孩子好的一面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