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有的家長總是說自己太老了,什么都不懂,但也有的家長總是覺得自己啥都懂,是個“大明白”。太謙虛不好,太自滿也會阻礙人進步。
和家長聊天很有意思,可以從他們的言語中知道這個人的性格,也可以從家長的性格推知孩子的性格和問題。所以,我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并不急著和孩子交流,先和家長們溝通溝通,看看是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
有一回,我遇到了一個“大明白”家長,眼界大開。
那天,我和家長相約在學校培訓會結束之后面談。等到了約好的地方,家長見了我非常熱情。“崔老師,今天可把您請來了。我可是挑的這附近最好的地方了,要說吃的,還有一家餐廳比這兒好,可是離得有點遠,而且沒有這里環境好;再說您肯定也不是想吃飯的,說了半天了,找個安靜的位置好好休息,聊聊天,喝喝水,是不是?我知道有一種茶對嗓子特別好,已經給您準備了。”
于是,我就被引到了一個安靜的角落,看到一個小孩已經坐在對面了。我沖他笑笑,他也沖我笑笑。
“崔老師,您今天說得太好了,我回家肯定得再回想回想。您說的那個馬云啊、史玉柱啊,我都知道,他們的事兒我都聽說了,哎呀,您太理解我們家長的心了。”
難得遇到這樣一個與時俱進的家長,我也就來了談話的興趣。“您也知道馬云他們的故事啊,那挺好的,我就怕有的家長不太明白,影響我們的交流效果呢。”
“嗨,有的人啥都不懂,你跟他說這個白說了。就說史玉柱吧,他以前是賣卡的,在深圳投機賺了錢,開始做別的,什么腦**腦黃金,看廣告上說的熱鬧,其實什么效果都沒有,就是騙人唄。史玉柱不是欠過債么,我看他就是自信心膨脹,做生意哪能那樣啊,八千都拿來建大樓……如今不是做生意么做到游戲上了么,我看也好不了多久了……”家長哇啦哇啦講了半小時的生意經,從史玉柱一直說到了未來的五年計劃、GDP啥的,我聽的是迷糊了半天。
“呵呵,我們先說說您找我的問題吧。”我怕他從國內分析到國外,到時候我就沒有時間說正經事了。
“好,我們先說說我兒子的問題。其實我兒子的問題我也知道,就是不愛學習,做事情不怎么用心。平時我們也沒少說他,叫他用心點,可他的道理比我的還長。”他看了兒子一眼,兒子也沒有說話。
“原來是這樣,好辦啊。不愛學習的話,可能是因為他成績本來就很好了?”我故意這樣問孩子,孩子很不好意思地笑著:“我成績不好,就是太粗心,其實考試我都會,就是答題的時候忘了寫了……”
看來這個孩子也是個“小明白”,什么都懂。這爺倆就開始對話起來,我倒成了多余的人了,兩個人都覺得自己說的有理,最后讓我評判誰對誰錯。我笑著起身告辭,因為這個問題不是一時半會兒可以解決的。
我才和這個爸爸坐了一會兒,就已經受不了他的“博學多識”了,不知道和他朝夕相處的人怎么過來的,看看這個孩子,我就知道他已經沾染了這種毫不謙虛的習氣,好像什么事情自己都明白。
博學當然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博學未必等于掌握了真理。有的家長是很有學問,知道的東西很多,也能在孩子的學習方面提供很多建議。這是否就證明家長在孩子面前可以擺出“我什么都懂”的姿態呢?當然不是。
據我所知,越是懂得多的人,越是會覺得自己知道得太少。因為他的知識面寬了,相應的知識外圍也就增加了。這論證了一個道理:越是有知識的人越是覺得自己無知,而無知的人往往覺得自己什么都知道。很多偉大的科學家都很謙遜,把自己的成就歸功于前人、老師、朋友,像這位家長這樣不客氣的倒是很少。家長這樣自滿,不僅阻礙了自己的發展,把未必準確的知識傳授給了別人,而且也對孩子造成了很不好的暗示。如果家長時時保持謙遜的態度,孩子自然也就不會盲目自夸了。
建議那些生活中的“大明白”,偶爾承認自己不明白,把問題交給孩子去思考和解決,或許你會發現自己有很多東西未必明白。
下一篇:消極的家長總看不到孩子好的一面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怎樣發現和引導孩子的天賦?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