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圣誕剛過,元旦即將來臨,很多家長收到了各種各樣的祝福短信,其中也不乏孩子老師發來的感謝短信。“感謝××家長給全班同學送來的禮物,并祝節日快樂!”這是家長宋女士收到的短信,她兒子小學五年級,短信是班主任發的。一條普通的感謝短信,讓很多家長五味雜陳!感謝,慚愧,還是尷尬?一些家長不禁感嘆自己這一年來為孩子的班級做得太少。
班主任發短信的目的何在?中學老師張老師說:“發短信的目的是希望家長趁機教育孩子,要多關心集體。”
張老師說,他們班里也有家長樂意為班級做事的,比如圣誕節,為了給孩子培養情趣,不僅在家里布置裝扮,還買了小玩意給班級,把教室布置得很有節日氣氛。從教育方式上來說,這樣的家長從小處著手,教育孩子要懂得關心別人、關心周圍的環境,他們參與到了教育環境中來。對周圍環境關注度高的孩子,從某種程度來說會更大氣、情商更高。“作為老師,我很感謝這位家長。而且,我也會讓所有家長都知道這回事。我希望家長能趁機教育孩子,要懂得關心班集體。比如,家長可以跟孩子說‘你們班這個孩子真不錯,你要向他學習多關心集體’。家長千萬不要從自己付出多少的角度來考慮。”張老師說。
但很多家長仍然覺得,收到短信后的第一感受與老師力圖達到的效果有點差距。“慚愧+尷尬”是不可避免的。
“哎,慚愧啊!”宋女士說每次收到老師的群發“感謝”短信,她都覺得是一種煎熬,心理壓力很大,覺得自己為班級付出的太少。
班里有心的家長不少,開運動會時,更是八仙過海。有為班級提供衣服、褲子的,有為班級提供橫幅的。家長的每一次奉獻,宋女士都能收到班主任老師群發的感謝短信。
“對于我這種沒心沒肺、沒為班級做過貢獻的家長,收到短信真的很難為情。現在我都不敢看短信,因為字里行間我都看到了慚愧。”宋女士說。
家長里也有持不同觀點的。陳女士也時常收到兒子班主任的感謝短信,當然感謝的不是她啦。她倒坦然:“我對短信無動于衷。收到短信,我也不跟兒子講,這是家長行為,跟孩子無關。”
目睹身邊同事為了幾條“感謝”短信而糾結,女兒還在上幼兒園的張先生覺得,家長在奉獻的同時,也該注意方法。“為班級做事,家長最好默默地做,別讓孩子知道是你做的。因為孩子知道了爸媽為班級做事,難免會驕傲,會相互攀比,這樣不好。”張先生說。“太太偶爾會幫助老師解決一些電腦的問題,我都是讓她在中午小朋友午睡的時候去,就怕女兒看到。”再有就是,張先生覺得老師的做法恰好應了中國人“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的那句老話,既然有家長對這樣的短信感到尷尬,說明老師的方法需要改進。 文/三三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