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習網(wǎng)站!
郜媽愛說笑
老師:“誰可以解釋什么叫做——父母的罪過殃及子女?”
小華舉手:“就是——只要我爸幫我寫的作業(yè),都會因為字跡潦草而讓我挨老師罵。”
郜媽侃一侃
生日那天,兒子送我一張瑞典知名歌唱家蓮娜的CD作為生日禮物。
當蓮娜如天使般清麗的歌聲飛揚在我小小的書房斗室時,第一次看到蓮娜的情景重新浮現(xiàn)在眼前——
如果不是先前就了解到她身體的情況,我實在很難去想象那有著天使般美麗開朗笑容、充滿自信地站在臺上或昂首高歌或委婉輕唱的蓮娜,是位沒有雙臂、左腿僅是右腿一半長蓮娜的父母承認在第一眼看到這個不一樣的孩子時充滿了震驚,但卻在醫(yī)生建議他們將蓮娜交給社會福利機構去撫養(yǎng)時,堅決地表示:
“不論她有沒有手臂,都需要一個家。”
蓮娜的父母不僅給了她一個家,還給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恰如其分的愛。
十五歲時進入瑞典國家游泳代表隊,十八歲時打破殘奧會蝶泳紀錄勇奪四塊金牌,十九歲時進入大學專攻聲樂,并成為瑞典知名的美聲歌唱家,經(jīng)常受邀至世界各地作演出,并榮獲瑞典皇后特別接見的殊榮,蓮娜均將其歸諸于讓她發(fā)揮生命潛能,并給她既溫暖又嚴厲的愛的父母。
蓮娜的父母從未因心疼她沒有雙臂、單腳取物行走的不方便,而給予她特別的保護與扶持,如在蓮娜剛學習走路摔倒,向母親哭求扶持,她的媽媽只是指導她爬到墻邊靠著圍墻:“自己站起來。”
蓮娜的父母不僅常帶她出入一些如海水浴場、公園與購物中心等公共場所,并且從不對女兒殘障的軀體去遮掩隱蓋來避人注意。
在父母這種視她為無價之寶并尊重她的愛的教養(yǎng)下,蓮娜覺得自己的缺手少腿不是殘疾,而只是跟單眼皮雙眼皮一般,“長得跟別人不一樣”罷了。因此被常人視作“殘障人士做不到”的事——開車、繪畫、刺繡、烹飪、打毛衣、操作計算機,甚至連許多有正常手指的外國人都學不來的用筷子都難不倒她。
從蓮娜身上我們看到了,父母如果能拿捏住該給與不該給的愛的分寸,將會培養(yǎng)出一個多么具有樂觀信心去面對人生挑戰(zhàn),奮力活出精彩人生的孩子。
然而給孩子恰如其分的愛對父母而言卻往往是件難事,因為很難去判定啥是該給或不該給的;或是明明清楚愛多了,卻很難下狠心去不愛;或是難抵老一輩愛的介入。
我的一位女友的育兒法就頗值得借鑒。
女友的兒子是家中長孫,在一生下來后就集全家寵愛于一身。怕孩子被眾多的愛給淹死,女友只有去扮演那招人嫌的公安角色,時時向家人發(fā)出愛的制止令。
有一次八個月大的兒子爬到了茶幾與沙發(fā)的夾縫里去出不來,在那里哎哎叫喚,奶奶見了連忙跑過去要把他救出來,女友卻攔阻道:
“媽,別管他,讓他自己想辦法出來。如果這次幫他出來了,下次他若又爬了進去出不來,旁邊又沒人咋辦?”
女友說這話時臉上帶著笑容,聲音溫柔但堅定,不僅沒有絲毫批判老人家這種做法的火藥味,還道出了合情合理的遠慮,不僅讓老人家臉面上不會過不去,并且也委婉教育了長輩——伸出愛之手之前要停一停,想一想。
有一位朋友的孩子特別調(diào)皮,每次只要有這孩子在場,他的母親就不得安寧,不停地要發(fā)出獅吼來制止他搗亂。
一次聚會中,小家伙又對桌上點的蠟燭產(chǎn)生了興趣,一再要用手去碰觸燭焰,他母親幾次的嚇阻都不見效,孩子的父親就說:
“就讓他去碰碰看,燙著了他自然就會乖了。”
父親的話才說完,小孩已將手伸到燭火上,立刻被燙得哇哇大叫起來,做媽媽的連忙把小孩抱進懷里,將他被燙傷的小指頭含進嘴中,并惡狠狠地瞪了她丈夫一眼。
孩子的父親卻無視妻子責難的眼光,用溫和冷靜的口吻對孩子說:
“媽媽不是跟你說了很多遍不要去碰蠟燭,會把你燙痛的嗎?你卻不聽硬要去碰,現(xiàn)在燙痛了也是你自己的錯,你就不要再哭了。”
孩子在聽了父親的話后不久就收了眼淚,接下來再也沒有去碰觸那燭火。
真正懂得愛孩子的父母,就是必須要能學習狠心坐視孩子去經(jīng)歷、去摔跟斗、去碰撞受傷,用親身經(jīng)歷來品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從一次次的危險遭遇中來獲得經(jīng)驗教訓,在體驗中得到不同人生滋味的成長。
做家長的我們沒有資格去剝奪孩子“要自己成長”的機會,老人言也絕對無法轉(zhuǎn)化為孩子的智慧。
郜媽老實招
愛是關切、陪伴,不是束縛與占有。
當我們脫口而出地對孩子說“我這是為你好”時,就要當心檢視一下,我們是否在用愛之名,去偽裝恐懼、面子、期待……
公說婆說
乖乖虎愛娃娃
特別欣賞文中說到的那位女友對兒子跌倒欲出手相助的奶奶的態(tài)度。
新浪網(wǎng)友
咱就是這樣干的,可是老受到爺爺奶奶的惡意揣測,因為我們是小爸小媽,孩子的父母離婚了,讓我們養(yǎng)孩子,他們老以為不是我們自己的孩子我們就不愛他、故意刁難。為祖國加油999
說實話,為了孩子的教育問題,我們和老人也有很多分歧。
大禹
其實也不需要這么苛刻地把每件事情都處理得很完美,只要我們大面上能夠做得差不多,就是一個合格的父母。大事小情一起抓不行,抓大放小才能不顧此失彼,何事為大何事為小,做父母的每個人心里都應該有桿秤。
新浪網(wǎng)友
我有一個四歲的女兒,從小生在日本長在日本,每次我阻止孩子不要做什么,周圍的日本奶奶們都說沒關系讓她做,等知道痛了下次就不會再做了!
zhi愛天天
說得很對,很多事都應該恰如其分,愛也是如此。
蔥花
懂道理,但很難做到的,就是這個“恰如其分”。
angelaqf
這個分寸真的不好拿捏,我似乎太嚴厲了呢!
piggy豬寶寶
要把握好愛的力度,真的有難度。特別是在一個有著爺爺奶奶,還有一個曾奶奶的大家庭里,把握好愛的力度是難上加難,經(jīng)常要被罵是壞媽媽。
金絲蜜棗兒
會碰到各種各樣的環(huán)境,會有各種長輩,父母為了平衡家庭環(huán)境,擺脫矛盾,不得不以退讓和妥協(xié)作為交換平靜生活的籌碼,這很無奈,也很現(xiàn)實。
夏花的味道
寫得真好,只是我們做父母的,有時候看到孩子受傷難免也會心痛。我感覺養(yǎng)育一個孩子長大非常不容易……更何況成才!
雯忻時刻
狠心一次不難做到,難的是每次都能把握相同的尺度。夫妻在孩子成長的問題上把握相同的尺度就更難了。摸蠟燭事件,如果孩子的母親當眾教訓孩子父親一頓,大吵一架,效果又會不一樣。
親親自然
孩子需要自己去體驗,去感受,尤其對負面的東西,真正地經(jīng)歷一次,勝過家長耳提面命100次。
下一篇:做個身懶心不懶的媽媽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不要做孩子的開路先鋒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