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習網(wǎng)站!
在哈市上高二的學生楊陽進了理科班,可他的學習生活并不順心。近日,楊陽打電話向教育專家訴說了心中的苦悶。
據(jù)黑龍江省家庭素質(zhì)教育指導中心專家代兵介紹,上高二的楊陽是個活潑的孩子,文理分科時,按照她的意愿要選擇文科。但在銀行工作的父母希望楊陽將來也能在金融系統(tǒng)工作,于是堅決反對楊陽的學文科。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楊陽一直試圖說服父母。可媽媽傷心地說:“我這樣做不是為你好嗎?我們會害你嗎?”最后,楊陽妥協(xié)了。楊陽表示,她喜歡文學,一心想做語文教師,她真的不喜歡理科。
“我這樣做不是為你好嗎”“我這么做是對的”“我又不會害你”……是家長教育子女時重復率極高的幾句話,同時也是對孩子極具“殺傷力”的話。代兵說,當孩子違背父母的意愿自做主張時,類似的話就成了父母的殺手锏,如果不按父母的話做就是對不起父母,這樣的愧疚感會讓孩子們立刻喪失“戰(zhàn)斗力”。
“讓孩子產(chǎn)生了愧疚感、負罪感,對孩子會造成很大的心理傷害。一些孩子會想:父母是為我好,我不做或是做得不好,那就是對不起他們。專家表示,很少有父母會去思考這類話語對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認為自己的確是在為孩子考慮,怎么就會給孩子帶來傷害呢?楊陽就是這樣的例子。
代兵提醒家長,讓孩子健康的成長,家長應以合理的方式指出孩子不成熟、不切實際的想法,但同時要考慮到孩子的個人興趣與愛好,事事過問、樣樣包辦,對子女的未來人生擅自規(guī)劃,不僅剝奪了孩子的自由,也會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
下一篇:面對孩子的謊言該怎么辦?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要做到“順其自然”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