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野蠻總是產生出新的野蠻,仁愛總是能孕育新的仁愛,這種個性上的相互影響,就是人性的真理。
——斯賓塞
體罰的另一大惡果,就是造成了野蠻在家庭中大行其道,更會成為堅固的信念,在家庭教育中代代傳承。
當家長向孩子們展示的不是文明,而是暴力行為的時候,就意味著已經自動地完成了野蠻因子的傳播。
在家長看來,實施對孩子的管教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也是家長的職責所在。因此,在他們實施暴力體罰的時候,其心理往往處于心安理得的狀態之中,而這樣的心態,恰恰切合了野蠻的最大特征,
野蠻第一大特征就在于,野蠻行為的實施者,絲毫不會意識到自己的野蠻。我們不妨回顧一下人類的歷史,在那些處于蠻荒時代的部落中,食人族的部族成員們,對于自己吃人的事實絲毫不會感到愧疚與心驚,更不會覺得這樣做有任何不妥。這是因為在他們的觀念中,吃人與睡覺一樣,屬于完全理所應當的事情。
當家長將體罰、暴力施加于孩子身上的時候,其心態之安然也就不難理解了。在這些家長看來,對孩子實施野蠻的行為,甚至是完全正確的一件事情。同時,由于野蠻另外一大特征的存在,保證了這種荒謬的心態得以世代相傳。
對于野蠻行為的實施者而言,他們從不會像正常人一樣思考,這就使得他們絕不會學會換位思考,絕不可能擁有相同理心。
在許多家長看來,對孩子處以體罰、對孩子實施暴力,完全有著傳統上的依據。
從古至今,體罰的方法一脈相承,即使是野蠻行為的實施者,在幼年時代也曾經遭受過野蠻的對待,也曾經因此而憤怒、悲傷。然而,當這些人長大成人之后,當他們也成為父母的時候,當他們擁有了對孩子的主導權的時候,卻全然忘記了自己曾經遭受過的待遇,也全然忘記了自己曾經有過的憤怒與悲傷。因此,也就不會想到我們的孩子,正在重復著自己當年曾經遭受過的屈辱與痛苦。
正因為如此,野蠻、體罰與家庭暴力的傳統被一代代地保留了下來。正如同野蠻部落的吃人風俗一樣,這種傳統會世代延續下去,每一代人從上一輩人那里所得到的,是摻雜了大量灰色因素的回憶。
更重要的是,當家長以體罰來對待孩子的時候,它教給孩子的是一種如何對付失敗者、如何對待錯誤、如何面對不同觀念者的方法,這種方法的唯一名字是野蠻,其執行的唯一手段是暴力。
我們不難想象的是,一個從小遭受父母暴力的孩子,當他為人父母之后,其最有可能出現的結果就是繼續對自己的孩子實施暴力。反過來,一個從小在愛中成長,在循循善誘中學會做人的孩子,也必定會成為一位成功的好家長,種瓜得瓜,求仁得仁,這種付出——回報式的循環過程,在家庭教育中永遠存在著,特別是對于中國這樣一個家庭觀念至上的國家來說,短時間內,并沒有什么力量可以撼動它。
下一篇:體罰不能取代對孩子的尊重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與孩子交談可以提高語言能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