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孩子問這問那時應耐心作答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面對著到處充滿未知的世界,孩子的好奇心尤其強烈。在孩子成長的各個階段,隨著思維的變化,他們的好奇心也會隨之變化。過了“這是什么”的階段,孩子又開始問“為什么”。在孩子問“這是什么”的階段,由于問題淺顯,父母都能應付,普遍也都能耐心應答。可等到孩子問“為什么”的階段,父母應答起來就不那么容易了。尤其當孩子喋喋不休地追問時,父母更是無所適從,因此常常會失去耐心。
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很重要
亮亮4歲時,有一天,亮亮爸的同事來家里做客。亮亮看到電視里一頭老母豬一次產下了12只小豬崽,便眨著大眼睛打斷爸爸的談話:“爸爸,我有個問題想問你。”
“什么問題,問吧。”亮亮爸摸了一下兒子圓圓的腦袋說。
“為什么老母豬一下子能生12只小豬,媽媽不能一下子生12個亮亮呢?”小亮亮話音剛落,便惹得那個同事把剛喝進嘴里的茶水噴了出來。
“因為媽媽是人,不是豬啊。你見過有人一下子能生12個小人的嗎?”亮亮爸耐住性子解答道。
小亮亮搖搖頭,繼續問:“小豬豬要喝奶,人也要喝奶,為什么一下子就不能生那么多小人呢?”
“這個,這個……”亮亮爸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
“狗狗也喝奶,萌萌家的狗媽媽一次生了七條小狗狗,為什么媽媽一次只生一個亮亮呢?”
“這個……去、去、去,一邊玩去,你沒看爸爸正在跟叔叔說話嗎?”亮亮爸不耐煩地對亮亮說。
看著兒子撅著小嘴離開的身影,亮亮媽一言未發。待客人走后,她給丈夫講了這樣一則故事:一個美國小男孩在上小學一年級,當老師給同學們講“2+24”時,他卻問老師“為什么2加2要等于4?”“1、2、3、4,你看,不就是4嗎?”老師有些生氣,但還是耐著性子用掰手指的方式告訴小男孩,兩個手指與兩個手指合在一起就是四個手指。可小男孩并不滿意,依然喋喋不休地追問:“為什么一定是4呢?”這下老師不耐煩了,心想:這孩子是不是腦子有什么毛病,這么簡單的常識都搞不清楚。
由于小男孩總是喜歡在課堂上問這問那,影響了課堂紀律,于是老師便要求小男孩的媽媽把他帶回家去。幸好,小男孩的媽媽是一位聰慧的母親。她不僅不同意老師的說法,還認為提問正是孩子聰明過人的表現。為了不讓孩子好奇的天性被扼殺,她爽快地答應了老師的無理要求,給孩子辦了退學。因為男孩的媽媽非常清楚,好奇心是孩子求知的內在動力,它能激發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從而讓他們透過事物的表層尋找其成因,學習到深層的知識,并有效地解決問題。后來,這個小男孩成了改變世界的大發明家愛迪生。
當孩子提問的時候,家長開始可能會表現得很有耐心;但在孩子的一再追問下,家長很容易就會失去耐心,變得急躁,甚至還會斥責孩子。亮亮爸和故事里的小學教師就是如此。其實不只是他們,許多父母都在犯這樣的錯誤。但愛迪生的媽媽卻沒有犯一般家長的錯誤,所以才避免了因小失大,造就了譽滿全球的大發明家愛迪生。
這則故事一下子引起了亮亮爸的思考。“看來我就像那位不稱職的老師,只會扼殺孩子好奇的天性,把孩子變成一個大笨蛋。”
亮亮媽告訴丈夫,許多父母之所以會犯類似的錯誤,首先是因為他們沒有認識到好奇心的重要性。當孩子在追問“這是什么”的淺顯問題時,家長尚且愿意應付;一旦當孩子追究“為什么”的深層原因時,家長就失去了耐心。“為什么”不僅是對父母知識水平的考驗,也是對家長耐心的考驗。許多父母對孩子的問題只是敷衍了事,一旦孩子追根問底,父母就會急躁失控,無理地回應孩子:“煩不煩,就你話多,哪來那么多問題?”另外,孩子所問的許多問題在父母眼里都是約定俗成的常識,一些父母甚至會訓斥孩子:“這種問題還用問,你是不是腦子有毛病?”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不敢問、不去問,他們好奇的天性就這樣被父母早早地扼殺了。許多孩子好奇、好問的習慣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消失的原因也在于此。
亮亮媽不僅說到,也力求能做到。
像許多小孩子一樣,亮亮走路的時候突然對自己的影子產生了好奇:為什么我走到哪里,影子就跟到哪里呢?我停下來,它也停下來。不過我轉一圈,影子卻不會跟著我轉圈,這到底是為什么呢?而且,影子有時長有時短,有時斜躺在地上,有時站立在墻上……終于有一天,亮亮把這一連串問號一股腦都拋給了媽媽。亮亮媽告訴亮亮,影子跟光線有關系。小亮亮依然不解地問:“為什么光照在身上會變成影子?”亮亮媽知道,要想讓一個四五歲的小孩子了解初中生學習的物理知識可不容易。可孩子的追問又不能不理睬。于是,她便開始帶亮亮一起觀察事物的影子,觀察隨著太陽的升降,影子長短與角度的變化。
“亮亮的影子好長啊!”“咦,影子怎么變短了?”“哎,影子怎么跑到前面去了?”小亮亮雖然已經明白了影子和光的關系,但還是似懂非懂地問:“媽媽,為什么我沒有變,影子卻變了呢?”亮亮媽也不急,腦子一轉又想出一個辦法。她找來手電筒,讓亮亮把他喜愛的變形金剛拿出來,然后通過實驗讓亮亮明白,影子跟光源照射物體的角度、距離有關。終于搞明白了光與影關系的亮亮一臉興奮,摟著媽媽的脖子說:“媽媽你真好,要是爸爸也像你一樣就好了。”
亮亮問媽媽影子是怎么產生的,亮亮媽發現用語言解釋不清時,便帶孩子實地觀察,還用做實驗的方式讓孩子加深對這一現象的了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果不這樣做,就會失去一次滿足孩子好奇心及傳授知識的好機會。
要點提示
1.孩子的提問存在兩個階段。在“這是什么”階段,孩子問的是表層知識,相對容易回答。當進入“為什么”階段后,孩子問的是深層原因,通常較難回答。父母要有心理準備,否則在孩子的刨根問底之下,很容易失去耐心。
2.當孩子提問時,如果父母一方采取的方式不當,另一方切忌正面指責,最好像亮亮媽那樣用旁敲側擊的方式讓對方明白問題所在。
3.對孩子提出的各種常識性問題,父母應耐心解釋,別輕易地批評指責孩子。否則,久而久之就會扼殺孩子好奇的天性。
4.父母在回答問題時,如果發現孩子聽不懂,就要及時調整策略,注意根據孩子的年齡、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作答。
5.做實驗的方式直觀明了,容易讓孩子理解,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下一篇:美式家庭的12個黃金守則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教孩子應變七種緊急意外情況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