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習網(wǎng)站!
孩子的世界是一個小社會,孩子的世界也會有許許多多的矛盾,而有些矛盾并不是因為誤會。比如,有的孩子是攻擊型人格,總愛欺負人,愛挑事,如果你的孩子總是受人欺負,你該不會教孩子打回來吧?但也不能讓孩子在受欺負中長大呀,總是忍氣吞聲會給孩子心理造成多大的陰影呀。作為大人的我們既不可能永遠充當孩子的保護傘,也不應該插手孩子的事情,孩子們的問題是要他們自己去解決的,這樣才能很好地完成社會化的過程。
那怎樣才能讓孩子自己學會不被欺負呢?
和孩子一起閱讀圖畫書《咬人大王布奇奇》吧,或許它會給我們一些啟迪呢。
布奇奇·巴克爾來我家,是天下最糟糕的事情。布奇奇就是那個拽我頭發(fā)撕我書的家伙。她討厭我的寵物蜥蜴—大塊頭。還說我是烏龜,而她是專吃烏龜?shù)牟计嫫纨垺?/p>
哦—天哪!她還要來我家住!這可怎么辦?
這個智慧的媽媽第一次聽到女兒說“不愛跟布奇奇玩”時,回答“要學會和各種各樣的人相處”。布奇奇的霸道讓“我”害怕到反復做噩夢的地步,最后實在忍不住,把煩惱告訴了媽媽。在得知布奇奇一直在欺負女兒,而女兒已經(jīng)有強烈的恐懼心理后,媽媽引導女兒:
“去告訴布奇奇,你不想玩那個游戲!”
說這位媽媽是個智慧的媽媽,是因為她并沒有讓孩子逆來順受,也沒有親自出面幫孩子討回公道,而是啟發(fā)孩子自己采取智慧的辦法,去勇敢地解決遇到的問題。“去告訴布奇奇,你不想玩那個游戲!”是鼓勵女兒要學會向布奇奇說“不”,而且,把這件事變成了“一種游戲似的”,讓孩子自己想出了一個回擊布奇奇的有趣又有效的辦法—一個古生物學家尋找恐龍骨頭的游戲。
孩子們非常喜歡這本書,因為哪里都有一些像布奇奇那樣的角色的人。“我”的這次對布奇奇的反擊讓孩子們暢快淋漓,又為孩子們壯了膽,教了他們對付“布奇奇”們的高招。
一個朋友告訴我,她5歲的女兒讀《咬人大王布奇奇》后,知道了像布奇奇這樣欺負別人的孩子大家都不喜歡,知道了要學會和各種各樣的人相處。她最喜歡小女孩最后嚇跑布奇奇那一段,每次讀到那里,都無比興奮。有一天,她在幼兒園一個男同學威脅說要揍她。晚上回家,她又纏著媽媽給她讀《咬人大王布奇奇》,一連讀了兩遍還不罷休,她說:“這本書真好看!我在看這個小女孩是怎么嚇跑布奇奇的。”是啊,到底是怎么嚇跑布奇奇的呢?趕快和孩子一起讀吧。
作者芭芭拉·波特納在孩提時代也有過一個布奇奇那樣的玩伴,讓她飽受折磨,最終,她解決了問題,并成就了這么好的一個故事。
下一篇:不拿孩子和別人比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日常生活家長對孩子的“十不”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