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嚴父慈母是我們家庭文化的一個傳統,有調查顯示稱:80%的孩子更怕父親。在戲曲的角色里面,父親往往扮演白臉,是家里權威的代表,不可輕易冒犯;而母親唱的是紅臉,往往是寵愛孩子,容忍孩子的撒嬌和任性。而我們大家好像也習慣了這一現象,是不是在家里父母必須扮演不同的角色才能保持平衡呢?
嚴父慈母對孩子的教育未必有利。
在家里面,媽媽都是扮演比較慈祥的角色,父親都是扮演比較嚴厲的角色,該打啊,該嚇啊,都是爸爸。假如說你的父母一個是很嚴厲,對你天天板著臉,什么事都是訓斥你,另外一個特別的溫柔,你的感覺好不好?
實際上,這個問題有它一定的合理性,為什么我們現在很多家庭都提倡嚴父慈母呢?因為要是不嚴的話,孩子就會不聽話;要是不慈的話,孩子就會冷漠。這個問題的合理性是存在的。弗洛伊德講得很清楚,幼年期間對父母的愛一方和恨一方是導致成年神經癥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現代心理學要求子女教育一定要一致。我們的說法就是父母一致,力量無比!
父母得達成一個統一,不管是單獨求爸爸、求媽媽都沒有用,而不是求爸爸沒用,求媽媽就有用。這樣孩子就會鉆空子,他就會學那種陽奉陰違,怎么樣去曲意逢迎,八面玲瓏。但是這個問題的合理性就在于,父母必須既有嚴又有慈。
父母可以有嚴有慈,但這不能分角色扮演,而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比如說,一個女孩子13歲,夜不歸宿,父母要堅決拒絕!這是不可能的,女孩子,九點半必須回家,這是不可討論的。但是在此基礎上,孩子要是吃個冰淇淋啊,孩子要點零花錢啊,孩子要買點漂亮衣服啊等等,不在拒絕之外的東西是應該允許的。你不能說必須九點半回家,也不能吃冰淇淋,也不能要零花錢,什么都不能要,那孩子就會變得非常冷漠,他會離家出走的。
在拒絕和容忍之間,就是嚴和慈之間,父母應該達成一致,大家應該交流溝通,哪些東西是必須被拒絕的,這是嚴的部分,父母都應該嚴。父母不能一個單嚴,一個單慈,而是說該嚴的,兩個人都得嚴,該慈的,兩個人都得慈。
經常看到有的爸媽為了孩子的教育觀念不同,吵著要離婚的,這樣的情況就是我們今天討論的意義所在,因為大家對教育子女的很多觀念是不對的,比如說嚴父慈母這個,很多人都是這么做的,實際上這是一個將來可能導致孩子出現問題的重要原因
父母兩個人得合起來一條心,合伙對付孩子,一定要“玩”住孩子。孩子所有的東西我都應該預先知道,咱倆說好啊,下一步怎么辦。咱倆不管怎么吵架,面對孩子的時候都是一致的,回頭咱們再吵。覺得這個要更改,那個底線也要改,你們可以私下溝通。但是孩子面前必須一致,否則孩子就有空子可鉆。
如果你們倆不一致,危害更大。比如說,孩子提出一個愿望,事先我們沒有經過商量,然后,你就死活不答應,這個時候我心里很不認同,那我應該怎么辦呢?
這個問題就很有現實意義了,父母不可能什么事都預見到。因此,當提的這個問題,不是原則問題,不是底線問題,妻子答應了或者父親答應了,可以先允許,允許了以后你們倆再下次商量個原則。不要說把前面的否定,老是這么否定來否定去,孩子就莫衷一是,無所適從了。
單一的慈母形象就一定帶不好孩子!就像我們上面講的孩子撒潑了怎么辦?如果你在孩子面前永遠是一種很軟弱,什么事他想攻破你就能攻破,一團和氣是做不好領導、做不好家長的,沒有任何例外!
下一篇:今天,你和孩子聊天了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家庭須回歸“嚴父慈母”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