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如果父親不在了,女孩子的生活將會怎樣?他還能影響女兒生活的方方面面嗎?記住,沒有父親并不只是指父親身體的缺席(即父親去世),無法陪在女兒身邊,也指情感、精神和心理的缺席(或虐待),所有這些都會因為父親的不管不問對女兒的生活造成同樣嚴重的傷害。
父親對子女的影響強大無比,甚至他的缺席也會影響到他們,千真萬確。事實上,若想測試一樣東西的影響力,更精確的方法就是觀察缺少這件東西時將會發生什么。
沒有父親的女孩更容易早戀,性關系混亂,未婚先孕(自身仍是未成年的少女),中學輟學,因教育水平限制只能拿到低工資。她們同樣容易面臨其他各種各樣的風險,比如貧窮,身體、精神和心理上的迫害,吸毒酗酒,犯罪,這些都會進一步降低她們的生活質量。[11]
除了身體上的風險,沒有父親的女孩同樣遭受著心理上的折磨。她們普遍存在的一個缺陷就是很難相信男人,很難相信這個男人最終不會拋棄自己。被父親遺棄或傷害過的女性對男人充滿仇恨。依靠和愛一個男人已超出了她們的信念,因為對她們來說,和男人保持永久的關系完全是空談。生活中,她們通過挑起爭端,尋找對方缺陷,甚至期望被對方遺棄的非正常手段來試探男人對自己的愛。[12]
一位自幼失去父親的女士向我欣然坦言,很多年來,她一直在竭盡全力地逼迫自己的丈夫,為的只是試探他的忠心,確保他不會離開自己。害怕被拋棄的恐懼感幾乎將她卷入自我設想的將要被丈夫拋棄的預言中。
那些對父親失望透頂的女孩仍在執著地追求父親的愛與關懷。從下面這位女士的敘述中,你可以感受到她期望落空的痛楚:
我7歲那年,父親就和母親離了婚。在我的成長過程中,他一次次讓我失望,于是我最終狠下心將他徹底踢出了我的生活。兩年前,我懷孕了,即將分娩。在產房待產的時候,我望著母親,用幾近小女孩的語氣對她說:“給爸爸打個電話吧!”母親以為我在開玩笑,我說我是認真的。我想讓她打電話告訴父親我將要生小孩了,需要他陪在我身邊。母親打了,他說他在來醫院的路上,但卻從未出現。我瞬間想到,是我內心那個“小女孩”渴望有個爸爸,盡管25歲的我早已經被他傷透了心。可悲的是,我一直都知道他永遠不可能現身的。我希望他能出現,但是他卻沒有。跟小時候那么多年一樣,他總是習慣性地欺騙我。他會告訴我他在鎮上,會順路來看我,于是我換上最漂亮的衣服,坐在房間的落地窗前,一等就是幾個小時,希望能夠看到他的身影,但我知道他不會來的。
如果女孩沒有從父親那里得到健康的、異性的愛和關懷,那么她一生中都會渴望得到。許多女性為了實現得到男人愛的愿望,寧愿用性來代替愛,甚至將性錯認為是愛。一位女士這樣描述:“個人生活混亂的女孩永遠不會理解,她試圖用性來填補的內心的缺口,實際上是本應由父親用慈愛和誠實的泥土來填補的坑洞,只是他們沒有做到。”回首我年少時,聽到過的所有從事性服務的女孩都來自沒有父親或受虐待的家庭。當然,那些利用她們的男人并不這么認為,而僅僅把她們看成是玩弄的對象。
擁有健康父愛的女兒,沐浴著愛的陽光,更加獨立、沉著,更敢于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后果。失去父親的女孩會顯示出性早熟的興趣(她們未婚先孕的可能性要比擁有父親的女孩高3倍),很難做到一生只與一位男性保持性關系和情感關系。沒有父親,女孩必須自己去了解男性,不知道如何從男人的角度來觀察異性,活像一只離開牧羊人的小羊羔。沒有父親的影響和指導,即使是男性最普通的舉動,在她們看來,都是那么的稀奇古怪。
作家、演說家安吉拉·托馬斯說過:“置身于一小群女性當中,用不了多久,我就能判斷出哪些女性擁有健康、互愛的父女關系。獲得父愛的女性身上散發著自信和寧靜的氣息。而那些從未得到過父愛的女性,或者更糟的是,遭受父親言語譏諷、不理不睬或拳打腳踢的女性,心中總是充滿焦慮感和不安全感。”[13]女性如果曾被父親以某種方式深深傷害過,那么她要么會畢生將這份痛苦轉化為對男人的仇恨,要么成為男人的發泄對象。
如果父親沒能為女兒樹立榜樣,沒能給予她健康的關愛和保護,那么女孩了解男人的途徑僅限于電視、電影和音樂錄影——世人公認的最差的方式。文化中的很多糟粕成分不斷向女孩們襲來,此時需要父親們發揮過濾器的作用——離開這個過濾器,女孩們將變得緊張、困惑。當年輕小伙們(很多也是失去父親的)像野狼般成群地徘徊在她們左右時,只要對她們稍有關心,她們就會上鉤。每個男人體內都有一個雷達,能夠探測出女性的可用之處或心理弱點。失去父親的小女孩或年輕女性將會暴露在無數雷達(這些人將她們視為狩獵對象,充分利用她們渴望父愛的心理)之下,再加上女孩對來自年長男性的關愛——無論是物質上的還是精神上的自然需求。我們可以看到未婚少女媽媽們在逐漸增多,形成了長期的惡性循環。對于失去父親的女孩來說,第一個給予她任何一種她所渴望的關愛或關注的男人,往往會成為她墜入愛河的對象。
父親沒有向女兒傳授男女交往的生活經驗,女孩們只能自己去學習男人神奇、可怕的世界——因為她在家庭生活中看不到也無法考察這些。一位失去父親的女士告訴我:“我癡迷于男人,我想要取悅他們,于是妥協退讓,貶低自己的價值。”另一位女士說道:“我祈求男人愛我,也從不相信如果一個男人了解了我還會繼續愛我。我使盡渾身解數——時間、身體、承諾——來尋求他們對我的關注。”另外還有一位這樣描述:“任何關注我的男人最終都會把我甩掉。對于他們的關注,我倍感榮幸和詫異。也許是因為我‘推銷’自己的能力太低了吧。”
任何被剝奪擁有父親的(上天賜予的)權利的孩子,都在經受著“父親荒”。無論男孩、女孩,長大成人后,都會用不同的方式表達這種“父親荒”。不管她是嗷嗷待哺的嬰兒,還是兩鬢斑白的老人,女兒生活中都不能沒有你!
下一篇:怎樣表揚孩子能達到好效果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說孩子長得“丑”你在意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