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七歲孩子的性格總體特征是沉靜、有自我控制的,所以在與人相處的時候,能夠開始為他人著想,渴望得到朋友和老師的認同,整體關系比以往更加和諧融洽。與老師的關系帶有較強的個人感情色彩;母子關系一如既往的友善,同時又不再緊密糾纏,親子關系比較放松;不論男孩和女孩,對父愛的渴望增強,父親的形象更加高大了;祖孫情深,兄弟姐妹關愛友善,只是常常和與自己年齡相近的兄弟姐妹因為爭寵而鬧矛盾。
七歲孩子的與人相處
友善和諧,渴望別人的認同—
1. 與母親:親子關系的主旋律是熨帖的,并且相對放松一些七歲年齡段的母子關系,既不像六歲的時候那般矛盾與沖突不斷,也不像八歲的時候那般緊密得讓人有些透不過氣來。六歲孩子以他自己的小宇宙為中心,一旦生活有什么不如意他會拿媽媽當撒氣筒;八歲的孩子則對媽媽有太多的索求,令媽媽難以招架。
而七歲的時候,親子之間要相對放松得多。大多數情況下孩子和媽媽相處都比較融洽,親子之間的關系比六歲的時候要更為友善、更少爭執。媽媽們提到自己的七歲孩子時往往會說:“他現在乖多了”。這其中一部分的原因,可能在于媽媽開始對孩子放手,孩子也開始對媽媽放手了。這種雙方的相互放手令彼此都變得輕松了很多。媽媽的要求變得更少了,孩子的回應也變得更合理了。
◎◎不如意時渴望媽媽的同情
七歲的孩子需要媽媽傾聽他的許多冤屈,需要媽媽同情他的苦惱,需要媽媽在他倒霉的時候予以鼓勵與支持,更何況他偏會常常容易“碰”到很多的倒霉事。他需要媽媽安撫他心里的恐懼,舒緩他心里的焦慮,解決他許許多多的既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想出來的困擾。當然,七歲孩子也需要跟媽媽爭執幾句:“可是,媽媽,憑什么我必須要做呢?”
◎◎與媽媽的關系友善,而且基本不會與之強烈對抗
孩子六歲的時候,如果親子之間有了沖突,大多數情況下孩子會寧死不屈跟媽媽對抗;可是到了七歲,他卻多半會抽身而退,小聲嘟囔幾句“欺負人”、“壞透了”、“不公平”。頂多他可能在離開之前來一句頂撞:“我憑什么要聽你的?”,這差不多就是他對你抗拒的最頂點了。更多的情況下是你七歲的小姑娘或者小小伙會默默地站在那里,看上去無限傷心。不過有時候七歲孩子也有挺倔強的一面,也會為了達成他的愿望而不惜跟媽媽決一死戰。實際上,孩子表達情感時的激烈程度,有時候確實不再像是一個孩子的行為。這種情況不僅僅會發生在某件具體事情的分歧上,也會發生在一個純理論性話題的爭論中。
七歲孩子對媽媽往往比較友善,而且大多數七歲孩子都愿意原諒媽媽的小錯誤(八歲的時候卻不見得能原諒了)。親子關系的主旋律是熨帖的、帶有同情心的,而且大多數情況下不會過于緊密糾纏。真的,七歲孩子和媽媽之間的關系可以非常友好。他說到他和媽媽一起做什么事情的時候,會喜歡用“我們”這個詞,而且他本來就喜歡和媽媽一起做事情。他不但喜歡和媽媽一起出去東走走西看看,也喜歡媽媽給他讀一段書聽。有些七歲孩子會給媽媽寫一些非常友善的留言條,祝福媽媽健康或者快樂。
◎◎很在乎媽媽對自己的看法
七歲孩子往往很為自己的媽媽感到自豪。不過,在公眾場合下,他每每又會變得很矜持,尤其是媽媽到學校里來的時候。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一個很特別的一點,那就是他很在乎媽媽怎么看待他。六歲孩子最在乎的是媽媽替他做的、和他一起做的事情;八歲孩子更在乎的是他給媽媽的感覺是什么。可是,在七歲這個充滿思考的年齡,他最在乎的則是媽媽的想法。不少媽媽都曾經蠻驚訝地聽到她的孩子跟別人說話時會引用她的勸告:“她說,‘要耐心些’”,還有,“她說,‘不要太焦慮’。”
2. 與父親:無論男孩還是女孩,對父愛的渴望都在不斷增加遺憾的是,和過去相比,爸爸已經很難出現在孩子的生活中了。盡管我們當中許多人如今仍然認為雙親家庭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最近的政府統計數據卻表明,白人中只有80% 的孩子由雙親撫養,黑人更是只有42% 的孩子由雙親撫養。即使是在傳統的雙親家庭之中,需要去上班的爸爸也很少有時間陪伴他們的孩子。
這實在是很糟糕的事情,因為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隨著孩子越長越大,他們都會越來越需要爸爸,需要爸爸的陪伴,需要享受和爸爸在一起的快樂。
◎◎男孩敬仰爸爸,女孩喜愛爸爸
絕大多數的男孩子都很敬仰他們的爸爸,甚至是“崇拜”自己的爸爸。跟爸爸在一起的時候,尤其是單獨跟爸爸在一起的時候,那可是最寶貴的時光,不論他們這時做些什么事情都能讓人十分快樂。男孩子尤其愿意爸爸陪自己玩各種體育活動,比方說一個扔球一個接球。他也很愿意跟爸爸一起出去徒步旅行、劃船、釣魚等等。不少男孩子可以跟爸爸聊很久的悄悄話,把自己的擔心、困擾告訴爸爸,甚至是自己干的壞事也告訴爸爸。
女孩子往往在情感上更需要爸爸,而且對來自爸爸的訓斥格外敏感。她甚至有可能會嫉妒爸爸對媽媽的關愛。
◎◎爸爸是偉大的“百事通”
男孩也好,女孩也好,當他們需要尋求家庭以外的訊息的時候,都更愿意去找爸爸問,而不是找媽媽。尤其現在進入了電腦時代,那就更是如此。(譯者注:這是在上世紀70 年代,電腦在美國也不算很普及)如果家里能擁有一臺電腦,父子則可以一起享受這一新的家庭活動。即使在電腦還沒有出現以前,不少媽媽已經常常用這么一句話來把孩子攆走了:“去問你爸爸去!”盡管媽媽心里其實知道,爸爸也不一定就知道答案。
3. 兄弟姐妹之間:關系的好壞依據與自己年齡的差距而定盡管現在肯定不能算是已經過了打架的年齡,但是七歲的孩子和兄弟姐妹打架的頻率比平常要少很多。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他既有可能退縮到自己的小屋子里去,也有可能堅守陣地打上一架;他既可能克制自己不發火、嘟囔幾句就算了,也有可能來一通拳打腳踢。
◎◎對年幼的弟弟妹妹和較大的哥哥姐姐都比較友善跟兩歲以下的小寶寶相處的時候,他很可能展露出自己最溫和的一面,伸出胳膊環繞著、呵護著小寶寶。而小寶寶則顯然很信任他,放心地享受大哥哥或者大姐姐的關愛。(不過,大哥哥剛剛抱過、“愛”過他的兩歲小妹妹之后,很可能轉過身到一邊去悄悄發牢騷:“我才不喜歡她呢,她會掐人。”)如果小寶寶才出生不久,七歲孩子很可能喜歡去抱抱她、給她喂奶瓶、用小推車推著她玩。但是,如果弟弟妹妹和他年齡差不多,他就該拿出嘲笑、斗嘴、逗弄、打人等這一套來了。對小弟弟妹妹最滿懷熱忱的時候還沒有到來。許多七歲孩子會嘲笑媽媽有了小寶寶,或者又有了小寶寶。有這么一個小姑娘,在她毫不留情地嘲笑媽媽又該生小寶寶了之后,問道:“為什么你們還要生一個寶寶?”媽媽回答:“因為你說的你想要一個小寶寶呀。”小姑娘愣了:“啊?我怎么會那么說呢?”七歲孩子一方面對很年幼的弟弟妹妹十分友善,另一方面對比自己大好幾歲的哥哥姐姐也非常好。他敬仰他們,吹捧他們,在他們關注到自己的時候由衷地感到滿足。五歲的孩子拿媽媽的話當令箭,六歲的孩子拿老師的話當令箭,七歲的孩子則拿他哥哥姐姐的話當令箭。
◎◎常和與自己年齡相近的兄弟姐妹鬧矛盾
但是,他卻常常會跟與自己年齡相近的兄弟姐妹鬧矛盾。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他總擔心對方會占他的便宜、會比他得到更多的好處。尤其是分東西的時候,七歲齡應該是什么都能讓他覺得“不公平”的高峰期,他總以為別人得到的份額比他的更大。
孩子還在六歲的時候,每每會故意去招惹他的兄弟姐妹,挑起是非;到了七歲的時候,這種行為則少了很多。而且,因為這個年齡有神情恍惚、心不在焉的特征,他倒是常常就忘記了剛才胸中的恨意,忘掉了要報仇這回事。
針對七歲孩子對弟弟妹妹忽冷忽熱的行為,我們經常聽見父母們這么說,“他會跟她斗嘴,可是又覺得她很可愛”,“他會保護她,可是他也會欺負她”。雖然兩個年齡很相近的孩子總歸要常常打架,用父母的話來說,“就跟小貓小狗在一起一樣”,但是,他們之間卻很少出現關系一直很僵的狀況。不論怎么說,總體上七歲的年齡段應該算是對兄弟姐妹最好的時候了。
下一篇:六歲孩子能力發展及教養簡表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七歲孩子成長階段的變換趨勢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