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很多人認為,事業成功的父母會為孩子搭建比較好的成長平臺,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卻忽略了這種平臺本身就縮小了孩子成長的空間,提高了他們獲得成功的難度。孩子會認為,無論自己多么努力,所收獲的成果與父母的巨大成就相比都會顯得“太小”。
如果父母能夠意識到這些,幫助孩子了解自己擁有的優勢,并知道如何借勢發展,他們之間就會形成良性的互動。如果父母不切實際地以高標準要求孩子,則會讓他們處于焦慮之中,形成低自我價值,最終以放棄成長對抗父母帶來的成長壓力。
兒子的問題成了家里的痛點
心航路的接線老師對劉子蟬的印象特別深刻。她在預約電話中反復說,自己和老公在事業上很有成就,兒子王奇(化名)卻沒有遺傳他倆的任何優秀品質。她懷疑這孩子在婦產醫院抱錯了。如果去做親子鑒定,會不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一旦確認抱錯了,如何與醫院交涉?又通過什么途徑找回自己的親生兒子?
接線老師問她,是否咨詢過醫學和法律相關的人士?劉子蟬說這一切必須在咨詢后才能有實質性的進展,她懇請馬上替她預約咨詢。
與劉子蟬第一次見面,我發現這是一位端莊秀麗的女士,寒暄間流露出干練。但轉入主題后,她馬上變得焦慮、主觀、缺乏層次感。
“我老公出身貧寒,通過個人奮斗,現在是一家企業的董事長,我自己的公司也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可兒子王奇根本不隨我們……”劉子蟬介紹說,王奇從小就很萎靡,整天耷拉著腦袋,悶不作聲。他的“厭學”好像是與生俱來的,在普通中學成績也永遠排在最后。進入青春期,情緒極不穩定,經常亂發脾氣、摔砸物品、玩游戲,有的時候晚上玩得太晚,第二天就曠課。
劉子蟬將咨詢安排在“親子鑒定”之前,已經充分表明,她內心其實很清楚兒子的身世。每個人人格的形成與先天遺傳、后天環境等諸多因素相關,當一個母親不滿意孩子到了懷疑血緣關系時,我能感受到這種無助,她希望用外在的借口來推卸對孩子的教育責任。
劉子蟬告訴我,無論在什么場合,只要別人提及孩子,她就會渾身不自在,“現在中年人在社交應酬中最常見的話題就是孩子,我覺得人家的孩子都有閃光點,可是一想起王奇,我的情緒馬上就低落下來,甚至猜測別人存心讓我難堪……”劉子蟬曾多次因為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在應酬時中途離場。
最近,壓力更是從四面八方向她襲來,她有種窒息的感覺。王奇已經三周沒有去學校了,晝夜顛倒地玩游戲;老公整天唉聲嘆氣,抱怨怎么會有這樣的兒子;上周,陪大客戶吃飯時,她又因孩子話題失態,由此引發對方對她的不信任,并無期限地推遲合作……
顯然,兒子王奇的行為不僅破壞了家庭氣氛、夫妻感情,而且在母親的潛意識里形成了痛點,變成了一顆隨時引爆的情緒炸彈。從劉子蟬的描述中,我覺得王奇的確存在一些行為問題,但絕不至于讓母親有如此強烈的反應。是母親避重就輕還是另有隱情?
為了讓劉子蟬全面地看問題,我給她布置了一項任務,分別寫出孩子的10條優點和10條缺點。劉子蟬很順利地寫出了10條缺點,卻沒有寫出一條優點。
每個孩子都會有優點,就算別人眼中乏善可陳的孩子,母親也能找出諸如從不挑食、長得比較白等特點。劉子蟬眼中的兒子沒有優點,是比較極端的。從以往的經驗看,這種極端現象出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孩子不僅存在行為問題,而且造成了巨大的無法克服的現實困難;二是父母對孩子的期許過高,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圍;三是父母心理健康水平過低,陷入了絕對化的思維模式。
在母親眼中沒有優點的孩子,他是如何感知自己、感知他人的呢?親子關系就像蹺蹺板,父母一方過于強大,孩子只能處于劣勢地位,他的生命能量在壓抑下不斷地消耗,卻沒有任何補充。
父母擔心的只是自己的面子
王奇一米八的個頭,瘦削得讓人心疼。原本應該上高三的他,因為曠課太多休學兩年,現在還是高一。他臉色灰蒙蒙的,沒有絲毫朝氣。他無奈而又無所謂地坐在我的對面,眼睛始終看著地面,做出一副“任你怎么說,我自巋然不動”的姿態。
“小伙子,你今天來是父母安排的還是自己要求的?”
“我從來沒有任何要求,他們說什么都行。”
“你真隨和。”
“這不叫隨和,這是任人宰割。我就像個寄生蟲,厚著臉皮得過且過。我的存在使他們的人生不完美了,他們一直在尋找體面的理由把我掃地出門……”王奇好像很清楚自己的處境,雖然劉子蟬告訴我,她對兒子身世的懷疑從未在兒子面前暴露過,而事實上,孩子是極為敏感的。
“如果他們不愛你,為什么百忙之中還為你安排咨詢?作為父母,他們內心還是希望你找到生活的價值和樂趣。”
王奇顯然有點驚訝,看得出他在糾結是否和我繼續交流。我沒有急于說話,看到他用衣服緊緊裹住自己,我遞給他一個披肩,示意他蓋在膝蓋上。王奇告訴我,父母所做的一切只是為了自己的面子。因為羞于讓別人知道家里有個不爭氣的兒子,他們讓王奇在一所偏僻的學校寄宿,卻說是為了安全考慮,因為生意場上得罪了不少人。
“多年來,我將他們所有的言行聯系在一起,終于明白了,他們真正擔心的不是我的安全,而是他們自己的面子。大家不會信任一個連自己的孩子都教育不好的人,不會相信一個不愛自己孩子的人,所以,他們就算覺得我是一個絆腳石,也會在表面上做得滴水不漏。”王奇說這些話時不假思索,我知道這些念頭在他的腦海中反復出現過很多次,并已固化為他解讀父母一切行為的前提和假設。
是什么讓王奇得出這樣的結論?是溝通不暢讓孩子產生了誤解,還是孩子揣摩到了父母的真正意圖,抑或是父母自然流露的態度讓孩子把問題轉移到自己身上?此時的我不得而知,但我知道王奇的自我價值感很低,母親所羅列的問題行為很可能與此有關。
在成長過程中自我價值感低的孩子,通常會通過各種方式尋求以下目標:
一是注意。孩子會做出積極或消極的事來贏得關注。如果父母和老師只給予消極關注,即在孩子做錯事時批評,做出積極努力時卻不及時回應,這無疑給孩子造成一個錯覺,認為只有做錯事才會被關注。
二是權力。自我價值感低的孩子往往要尋找權力感。有的孩子因為犯錯誤經常被父母斥責,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摔砸家中的物品。這個時候父母可能因為擔心觸怒孩子,態度會變得緩和一些,孩子就會誤以為自己鎮住了父母。父母態度的轉變強化了孩子的暴力傾向,他找到了獲得權力的方法以及使用權力的時機。
三是報復。讓父母痛苦,比如學業上的失敗、沉溺網絡等等,父母越束手無策,他們越覺得達到了目的。
四是回避。自我價值感低的孩子回避與人進行情感的連接,以避免新的傷害,結果導致溝通能力的退化。
孩子成了夫妻較量的靶子
在與王奇的交流中,我對他的家庭模式有了一些把握。父親王一事業成功、目空一切,看不慣王奇的言行時常說:“自古虎父無犬子,咱家邪了,我怎么會有這個兒子?”每當這個時候,母親劉子蟬就會竭力聲明孩子的壞習慣與自己無關。
得知我要邀請王一加入咨詢,劉子蟬的表情又驚又喜。她告訴我王一很固執,堅信他自己不但不需要心理咨詢,而且可以做別人的導師。但劉子蟬心里也很清楚,如果王一不改變,家里的氣氛是不會好轉的。
王一出身貧寒,家中有8個兄弟姐妹。他出生的時候,一個出家人告訴他母親,未來小兒子最有出息,父母能跟著享受榮華富貴。沒有文化的母親認定這是仙人點化,給小兒子起名“王一”,意思是希望他永遠第一。在生活中,母親對王一的照顧無微不至。他們全家睡通鋪,夏天蚊子多的時候,母親就在中間掛起一個蚊帳,只讓王一進去睡覺。每天吃飯,只有王一吃好之后才允許其他孩子吃。她還無比信任王一,用“成大器的人就是不一樣”來解釋兒子的一切行為。在父母的眼中,家族的興衰就系于王一身上,王一的骨子里也充滿了霸氣。他如愿考上重點大學,娶了家世不錯的劉子蟬,也成就了一番事業。
王一在戀愛時曾和劉子蟬開玩笑,“如果將來孩子隨了你,學習不好,再嬌里嬌氣就麻煩了。”這句話成了劉子蟬心中的魔咒,她期盼孩子像老公一樣聰明,像自己一樣高貴。
王一要求王奇從小一定要強勢,成為小朋友的領袖。每次王奇被小朋友打哭,回家之后王一不但不安慰,反而要狠狠揍他。王奇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王一就會譏諷:“我當年一邊玩一邊學始終是全班第一,你學習為什么這樣費勁?到底隨了誰?”每次劉子蟬都像被馬蜂蜇了,馬上責問王奇:“我們家的人無論什么時候都是挺胸昂頭,你咋就這樣膽小怕事?”王奇就這樣成了夫妻間內心較量的靶子。
的確,王一成長的經歷再一次印證了“羅森塔爾效應”。1968年,兩位美國心理學家來到一所小學,他們從一至六年級中各選3個班,在學生中進行了一次“發展測驗”。然后,他們以贊美的口吻將有優異發展可能的學生名單通知老師。8個月后,他們又來到這所學校,結果名單上的學生成績有了顯著進步,性格也更為開朗,求知欲強,敢于發表意見,與教師關系也特別融洽。而實際上,這是心理學家進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實驗,他們提供的名單其實是隨機抽取的。
王一的父母認同了“仙人”的點撥,堅信王一肯定能成大器,這種掩飾不住的熱情通過眼神、笑容、音調滋養著王一,激勵他更加努力,而優異的成績再次強化了他的自信心,他被積極期待塑造成了“虎子”。在陪伴兒子的成長過程中,王一本來希望用自己的成功鞭策孩子,卻無形中給孩子施加了壓力。王奇永遠擺脫不了父親的光環,他覺得自己無論怎樣努力,在父母的眼中都是沒有價值的。
安全感是家庭結構的支柱
王一的悟性很高。在閱讀了我推薦的幾本教育書籍之后,他主動與劉子蟬來到我的心理咨詢室。當我將王奇自我價值感低的原因分析給他們時,夫妻倆都為自己給兒子造成的傷害而難過,劉子蟬甚至痛哭失聲。
我建議,由咨詢師、父母成立一個幫助孩子找回自信的學習小組,共同討論孩子面臨的問題,選擇合適的解決方案。夫妻回家實施,周末過來分享,鞏固取得的成果,然后制定下一步的計劃。
針對這對夫妻爭強好勝的特點,我設立了競爭機制,看誰支持孩子成長的方案更積極、更有效。每次交流中,兩人都爭著說孩子本周的進步,他們的交流越來越正向了。
王奇的狀況有了明顯的改善,接受咨詢的第三天,他回到學校。之后的幾周中,他不到學校的天數逐漸減少,第四周終于做到了全勤。每個周末過來,他都比較主動地與我討論學校的事情,人也變得陽光多了。
一個月過去后,王一夫妻驚喜地發現,當他們用平等、關懷的目光看待孩子的時候,奇跡出現了——孩子開始在慢慢地自我改善。
表面上,這個咨詢的目標是幫助王奇建立家庭安全感,敢于將自己的需求表達出來,建立平等和諧的家庭關系。而在實際的咨詢中,我對王一和劉子蟬的咨詢占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劉子蟬認為婚姻關系的重塑過程,恰恰是幫助孩子營造和諧家庭氣氛的過程。
很多人認為,事業成功的父母會為孩子搭建比較好的成長平臺,為他們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卻忽略了這種平臺本身就縮小了孩子成長的空間,提高了他們獲得成功的難度。在這樣的家庭里,孩子獲得父母贊賞的機會很少,無論自己多么努力,所收獲的成果與父母的巨大成就相比都會顯得“太小”,更不用說贏得父母發自內心的認可了。如果父母能夠意識到這些,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撫慰,幫助孩子了解自己擁有的優勢,并知道如何借勢發展,他們之間就會形成良性的互動。如果父母不切實際地以高標準要求孩子,則會讓他們處于焦慮之中,形成低自我價值,最終以放棄成長來對抗父母帶來的成長壓力。
下一篇:金融學家談盲目出國留學問題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十五個好主意鼓勵孩子創意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