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依賴性——缺少獨立性,自主學習能力低下
自主能力差的孩子
趙民宇(8歲/男)
“我的孩子不能獨立完成任何事情,就算是讀一本書也要讓媽媽或者姐姐讀給他聽。如果讓他自己完成任務,他就只會喊難,然后撒手不干。這種情況任其發展能行嗎?”
孩子的依賴性取決于父母的態度
孩子依賴值得相信的人,這是很正常的。年紀越小就越是如此,尤其是父母在身邊的話,孩子會覺得很有安全感,因為父母會像大山一樣為自己遮風擋雨。這類孩子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他們往往希望別人替他們做作業,而且自己做事難以做決定。父母應該多關注一下這個問題。
有些孩子只會在特定的情況下表現出依賴性,比方說,一些孩子平時在幼兒園可以自己穿鞋子,但是一到媽媽面前,他們就不能自己穿了。有些孩子,自己可以處理好一些事情,但是遇到更難處理的事情時,他們就不會去嘗試,轉而向大人求助。也有的孩子自信心不足,覺得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會失敗,所以干脆不去做。
這種依賴性和無力感,和年齡的大小并不相關。父母所需要做到的,就是盡快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因為如果到了青春期,孩子們的情緒會更加不穩定,那時候再培養他們的獨立性就難上加難了。
下面來看看使孩子變得依賴的父母的錯誤做法吧!
溺愛孩子的父母:父母過分溺愛孩子的話,就會使孩子產生一種錯誤的觀念,覺得自己還是個孩子,做不了什么事情,爸爸媽媽總會在身邊幫助自己。這樣就導致孩子連他們本應能做的事情也做不到。
霸權主義的父母:家長覺得孩子還小,很多事情不懂,所以就要求他們無條件服從自己。如果孩子不服從,有時候還會進行體罰,這樣,孩子就會感到害怕,他們只會想如何逃避體罰,惟父母的命令是從,行動上也會出現偏差。而且,由于家長不尊重孩子基本的人格和能力,孩子都沒有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過分強調規則和禁止條例致使孩子難以獨立。
不夠關心孩子的父母:“幫幫我,幫幫我嘛!”孩子的這種夸大性的哀求,就是為了得到父母更多的關心。這是孩子為了體現自己的存在,而采用的一種方法。這類型的父母忙于工作,平時常常忽略掉孩子,出于補償心理,常無條件地答應孩子的請求。
滿足孩子一切要求的父母:出于對孩子的疼惜和憐愛,孩子無論提什么要求,父母都無條件答應。長此以往,孩子就習以為常了,不經過努力就能輕易得到想要的東西,這樣的做法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態度不堅定的父母:給孩子設了一些規定,比如在沒做完作業之前不準看電視、只能在周末下午玩游戲機等,但由于孩子哭鬧或耍賴,就輕易地妥協,破壞規定,失去了父母的威信。這樣的父母就等于默認了孩子的依賴性。
判斷孩子的依賴性
判斷依賴性問題時沒有絕對的、客觀的尺度。在某些家庭看來是問題行為, 但在別的家庭卻可能是正常的。
利用下面的表來測一測孩子的依賴性吧。6項中如果符合4項以上,那么你的孩子就很有可能存在依賴性問題。
關于孩子的校園生活可以詢問孩子的班主任,對孩子的行為至少要持續觀察6個月后才可以下結論。
依賴性測試表
3~8歲的孩子
*比起和其他孩子一起玩,你的孩子更喜歡躲在角落里偷聽他們講話。
*是老師的跟屁蟲。
*只對老師的指示和忠告特別上心。
*如果別人不幫忙,就不愿意去做新的事情。
*在父母的幫助下才愿意做作業、學習。
*厭學
9~14歲的孩子
*不表達自己的意見,常常聽取別人的意見。
*與同齡朋友的友情不平等。
*對一兩名朋友的感情超出了普通的朋友關系,過分依賴他們。
*比起參加集體活動和興趣活動,更喜歡一個人待在家里。
*即使很多人在一起,也很自然地依賴大人。
*完成小組任務時,不喜歡和同學一起做,更喜歡請老師幫忙。
放手,讓孩子獨立
孩子依賴性的行為模式絕非一日形成,而是日積月累形成的習慣,所以糾正起來也需要很長的時間。
父母首先要做的是找到自身的問題,并試著挖掘出孩子的興趣點。一般來說,孩子在做感興趣的事情時往往比較有自信,家長可以從這類事情上試著讓孩子獨立完成。
一定要記住的是,就算是比較困難的事情,孩子能自己做的部分,家長也盡量不要插手。這不是說你不需要關心孩子,撒手不管孩子。你要讓你的孩子知道,你愛他、相信他,鼓勵他獨立思考,培養他獨立做事的能力。你要贊賞他做事情的過程而不是看重結果。告訴他們不管做得好還是不好,試著去做本身就是值得驕傲的。家長們需要言行如一以及鍥而不舍的毅力。
如果孩子在學校里也表現出依賴性,那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父母跟老師一起商量找出對策。重要的是,家長和老師的態度要一以貫之。請銘記下面的事項,并且找出適當的對策。
*明確地告訴孩子,你想讓他做什么
比方說,對一個早上總是賴床導致上學經常遲到的孩子,告訴他定鬧鐘的方法和必須起床的時間。跟他講明如果不定鬧鐘就會上學遲到,上學如果遲到他會受到什么樣的懲罰。
*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堅定的決心
即使是大人學習新東西的時候也難免會失誤。告訴孩子與其因害怕失誤而畏首畏尾,不如直面困難,多做準備。
*努力后的回報是自信的源泉
孩子們擺脫了依賴心,獨立解決了問題的時候,比起對最終結果的稱贊,家長們更應該因為孩子勇于嘗試和努力,而給予他們更多的獎勵。
下面是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可以在家里進行的一些練習,你可以根據自己家里的實際情況來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練習。
5-8歲的孩子
*叫家里人起床:教孩子如何使用鬧鐘,讓他們承擔在規定的時間叫家人起床的任務,這是對孩子能力信任的表現。
*整理自己的學習用具:為了防止上學的資料丟失,讓孩子自己制作一個“學習工具箱”,將平時用到的學習工具全放在里面。每天上學讓孩子自己收拾書包,收拾書包不應該是父母的事情,而是孩子要自己獨立完成的。如果孩子丟三落四,父母也不用動手去幫他整理,可以提醒他,或者不用去提醒他讓他自己承擔后果,吸取教訓。
*安排學習時間:對那些不能自主學習的孩子要安排固定的學習時間,強制讓他在規定的時間內學習。一開始安排一段較短的時間,之后如果孩子有興趣可以適當增加時間。
*作業模塊化:以模塊化的形式給孩子布置作業。不要一次性布置太多,給孩子太多的壓力他會很抵制這種方法。將作業分成幾個小部分,讓他容易體會到完成任務的快樂,特別是獨立學習的時候,模塊化更加有效率。
*制作獨立性檢查表:在這個表中記錄一些具體事項,例如,獨立做作業、給新朋友打電話、按時起床、讀完一本書等。家長根據孩子執行情況的完成度來給予獎勵。如果孩子很難堅持下去,就修改檢查表,讓孩子逐步發展。
8歲以上的孩子
*給他們講父母的經歷。向孩子敞開心扉,給他們講述父母處于學生時代時,都遇到了哪些困難,是如何解決的。
*引導孩子跟自己交流在學校發生的事情,每周至少一次。這之中最關鍵的就是“對話”。
*寫日記。讓孩子寫目錄式的目標,和孩子一起檢查每次的完成情況,依據完成度來給予適當的獎勵。
下一篇:家教五大誤區干擾孩子成才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早教:培養小男子漢5建議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