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學齡前兒童由于剛經歷完幼兒期,就要開始適應這個社會了。家長在進行學齡前教育的時候,就有必要先了解下這個階段的孩子心理情況怎樣,而這篇文章就是您需要的。
學齡前兒童指的是3—7歲的兒童。此期兒童大腦的重量繼續增加,到6—7歲時腦重量達1280克,基本接近成人。神經纖維繼續增長,分枝加多,長度加長,能更有利于神經聯系。到6歲,神經髓鞘基本上發育完成,神經傳導也就更加迅速、準確。
學齡前兒童的大腦發育情況
大腦各葉的分化到6歲末也漸趨成熟。大腦結構生理的日趨成熟,為兒童行為的發育打下了良好基礎。 隨著神經系統的發育,學齡前兒童的興奮和抑制功能在不斷增強,興奮過程也比以前進一步增強。兒童每天醒著的時間,比以前相對增加。7歲兒童每天睡11個小時就足夠了,這使兒童有更充足的時間參加游戲和學習實踐活動。 在實踐活動進一步復雜化以及在與成人交際的范圍日益擴大的基礎上,語言能力也迅速發展起來。
學齡前是語言學習關鍵期
學齡前是完整的口頭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連貫性語言逐步發展的時期。3歲左右兒童掌握詞匯約1000—1100個,4—5歲兒童的常用詞約2000—3000個,5—6歲則可掌握3000—4000個詞。3歲左右兒童語言的表達僅限于與其他兒童或成人對話`提問,而缺乏連貫性的敘述,不可能講述完整的故事。如能給予正確的教育,則兒童語言的連貫性會逐步發展,到5—6歲,已能講述完整的故事。語言連貫性的發展是兒童語言能力和邏輯性思維發展的重要環節。此期兒童雖然語言表達能力有了進一步的發展,能用語言表達各種印象,但其表達能力一般還是差的。
學齡前兒童情緒較為沖動
在學前期,兒童的情緒、情感雖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但由于皮層下中樞的活動仍占優勢,故此期兒童的情緒易激動、不穩定,情感也具有易變性和富有沖動性,情感和情緒的受調節性差,成人有時不得不用轉移的方法消除他們的某種消極情緒。到學前晚期,隨著兒童內抑制和第二信號系統的發展,情緒的沖動性逐漸減少,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逐漸增強,情感的穩定性和有意性才逐步增長起來,并能多少有意地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現,甚至控制情感本身。
成人的教育是孩子情緒穩定的關鍵
成人的不斷教育和要求以及兒童所參加的集體活動,都有利于兒童逐漸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減少沖動性。兒童情感的發展對兒童個性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應從小培養兒童良好感情,如教育兒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學習、愛共物等,同時也注意克服一些不良情緒,如虛榮心、嫉妒心等。
學前期兒童性格最突出的特點是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好提問題、易沖動、自制力差、易受暗示、模仿性強。故針對兒童以上的特點,應給予正確指導,使發展為勤奮好學、進取心強的良好性格,努力創造良好的環境,為兒童創設良好的榜樣,使兒童在模仿中學習。
擴展閱讀:學齡前兒童的心理衛生家長需關注
根據近期上海地區的一項調查,學前兒童由于營養條件和醫療保健條件的日益改善,身體情況一般良好,但心理問題卻較嚴重。有1/4的兒童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偏異癥狀,主要表現為精神過度興奮、焦慮和抑郁;少數兒童有精神病傾向。另一個地區4~5歲兒童的調查,發現30%的兒童有行為問題,如說謊、智力發育低下。可見加強學前期兒童的心理衛生工作至關重要。
學前期兒童的心理衛生工作包括消極和積極兩個方面,消極方面主要是預防各階段兒童心理問題的發生;積極方面主要是加強兒童的早期教育,加強精神鍛煉,促進兒童心理健康。
學前期兒童受環境特別是受家庭環境的影響非常突出。人們發現,孩子在過分贊揚聲中生活,他將學會自負;在羞辱中生活他將學會自卑;在忍耐中生活,將學會容忍;在爭吵中生活,將學會詭辨;在埋怨聲中生活,將學會嫉妒;在缺乏溫暖的環境中生活,他將學會冷漠……。應該給孩子更多的家庭溫暖,更多的親人、父母之愛,應該鼓勵孩子學會自尊,讓他們學會自信,給予適當的表揚;給孩子平等的生活,讓他們學會公道。調查證明,父母對孩子教育不良,父母溺愛或態度粗暴,或家長本人情緒嚴重不穩定,家庭不和,父母離異等,都會使孩子出現心理偏異。
學前期是兒童智力發展的關鍵期、最佳期。他們腦細胞數基本達到成人的水平;腦重、腦體積也接近于成人;神經纖維分枝多,神經通路比成人更容易接通;腦的代謝活動旺盛(能量需要是成人的一倍);第二信號系統有了進一步發展。這一時期加強刺激,實施各種教育和訓練,有利于建立各種神經反應經絡,保持腦活動的活躍狀態,開發智力。
也有些科學家指出:2至3歲是學習口語的最佳期;3歲開始進入學習數學的最佳期;3至5歲是培養音樂天才的最佳年齡;4至5歲則是學習書寫繪畫的最好時光。根據孩子智力發展的關鍵期,實施相應的早期教育對充分開發兒童智力至關重要。早期階段可以利用孩子“模式識別”能力,增加語言、音樂、棋藝等方面的教育內容,讓孩子從小就在這些方面形成“模式”而深刻在腦海中,對他們以后的學習和發展大有裨益。這一時期父母或幼教人員示范作用很重要,對孩子影響較大。在“模式”學習階段以后,可以增加各種知識和各種技能的學習和訓練內容,以直觀的形象學習為主要形式。
這一時期兒童經受一些精神鍛煉也很必要,適度增加一些困難的環境,鍛煉孩子適應環境的能力;放手讓孩子交朋友,與同齡的孩子玩,參與孩子間的糾紛等,以鍛煉孩子的人際適應能力;還可以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安排一些需要膽量、耐受力和心理承受力等方面的鍛煉,積極促進兒童的心理健康。
下一篇:怎樣預防BB受到性早熟危害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該如何防范BB身心受家暴傷害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