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專家指出,部分青少年出于惡搞或者爭強好勝的心理,通過下載、轉發等路徑傳播網絡色情信息,很可能成為網絡色情信息的接受者和再傳播者。
張女士的女兒讀初一,最近她發現,除了她每月給女兒的50元手機費之外,女兒還用自己的零花錢買充值卡,一個月的手機消費大約在100元左右。而蘇女士的兒子花得更多,今年春節,上初二的兒子堅持要自己管理3200元的壓歲錢,還信誓旦旦地說一年不用媽媽交手機費、也不要零花錢了;然而,春節期間充的300元手機費,開學前就花完了。
玩游戲、聊QQ不受限制
身為學生,每個月花一兩百元的手機費,他們到底干了些什么?
據一項調查顯示,隨著手機上網越來越便利,手機網民數量急劇增加,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學生。與在父母眼皮底下通過電腦上網進而產生的提心吊膽不同,中小學生可以堂而皇之地用手機上網,手機儼然變身為時下孩子的“隨身網吧”。 他們不僅用手機打電話、發短信、轉發各種有趣的段子,更學會利用手機的很多功能:拍照片、錄視頻,上網下載音樂、看電影、看資訊;登錄人人網、寫博客、寫微博、隨時隨地裝飾自己的QQ空間等,而最普遍的用途,是把手機當玩具,上網下載游戲。
高一學生梁燕說:“我們班同學個個有手機,而且大部分手機的檔次都比較高,像iphone4、諾基亞、黑莓等智能高檔手機,幾乎就是一臺小電腦。班里有手機的學生,幾乎都用手機上網,使用QQ聊天,用手機綁定了QQ,24小時在線。”她透露,他們平時在學校要上課,回家還有父母管著,有的家長還給電腦加了密碼,因此很少有機會用電腦上網。“用手機上網則不受這些因素的限制,還有很大的隱蔽性和便利性,可以隨時隨地,更能在晚上父母休息了以后躺在床上和同學聊天,想聊到什么時候就聊到什么時候,或者玩闖關游戲,都不容易被家長發現。”梁燕告訴記者。當然,也有的同學上課的時候突然想到昨天游戲玩到哪一個地方卡住了,就忍不住想玩一會兒,根本沒有心思聽課。
據了解,當下中小學生上網的主要目的是娛樂休閑和人際交往。高二男生秦浩告訴記者,現在用手機玩游戲都很少玩那種固定程序的游戲,而是下載一個最新的手機游戲,與同學聯網共同“拼殺”,玩這類互動游戲,還能認識新朋友,滿足與人交往的心理需要。另外,他每天都會進網絡社區發帖子,看看娛樂新聞放松一下,手機已經成為他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了。
因好奇瀏覽色情畫面
北京市一所中學的學生李嵐用手機QQ與同學聊天時接到一條信息,提示點擊鏈接就能看到有趣的東西。點進網頁之后,她看到了一段令人作嘔的性變態手機視頻。從那以后,那段視頻一直困擾著她,那些夢魘般的鏡頭經常在她眼前浮現。而據李嵐介紹,同學之間相互轉發色情網頁的鏈接,已成為班上的一種風氣。
網上不良畫面也污染著小學生的視線。北京市豐臺區某小學六年級班主任趙老師不無憂慮地表示:“近來班上一位女生告訴我,一些孩子下課后經常扎堆,從一些手機網站中下載黃色圖片和視頻,并聚在一起議論。他們有時說話露骨,讓女同學很難堪。”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有一部分學生喜歡用手機上網下載電子書,而下載的這些小說內容良莠不齊,其中不乏色情、暴力等內容;還有的孩子下載了含有“色情”內容的電影、電視劇。據學生介紹,下載這些內容只是貪圖新奇好玩而已,并沒有其他的想法;況且這些內容最多只是在手機內保存一兩個星期,等到有新內容下載時,他們就會把老信息刪掉。當記者說學生下載這些內容不太合適時,這位同學表示,“現在的中學生哪還那么保守啊,不就是在網上下下這些‘東東’,不是犯罪,也死不了人,沒什么大不了的。”
對于學生的這種想法,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法律所助理研究員郭開元表示:通過手機傳播網絡淫穢色情信息具有很強的隱蔽性。部分青少年出于惡搞或者爭強好勝的心理,通過下載、轉發等路徑傳播網絡色情信息,可能成為網絡色情信息的接受者和再傳播者。
家長、老師難以掌控
采訪中,幾乎所有的家長給孩子配手機的初衷都是為了方便聯系,放學后能督促其盡快回家,他們一致反對孩子用手機上網,但同時表示難以掌控。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北京市的很多學校在開家長會時,都會三令五申學生在教室內要將手機保持關機狀態,但這條禁令在學生眼中形同虛設。在校內,學生都將手機開機后調成震動或靜音狀態。
不少中小學生都有過上課玩手機的經歷,為了杜絕這種現象,一些老師有時會透過班級教室后門的小窗戶巡視,一旦發現立即沒收。這對學生確實有一定的威懾力,但也引起了他們的不滿,以至于海淀區一所中學的學生代表大會在向全校學生征集提案時,竟收到了“堵死教室后門窗戶”的提案。
據了解,為了阻止孩子上網,很多家長和營運商聯系后停用孩子手機卡的GPRS業務,但很多孩子利用零花錢在小攤販那里辦張所謂的“黑卡”,在需要上網時,就插上這張卡,當估計父母會打電話時,再把原卡換回來。
北京海淀區某中學初二年級的方老師說,“現在,有些手機的功能多得連大人都不會使用,孩子們卻玩得很順手,有些家長根本發現不了孩子在干什么。”家長蔣女士也表示有同感:“孩子每天用手機上網,GPRS流量一個月比一個月高,我曾到移動公司將孩子手機上網業務全部取消,但孩子卻通過手機短信又開通了上網業務。手機小巧靈便、私密性強,管起來真是難多了。”(注:文中提到的學生姓名均為化名。)(本報記者 陳若葵)
引導孩子適度使用手機上網
在電子產品和網絡如此發達的今天,手機上網有可能會成為青少年網癮的一個新動向,頻繁上網對于孩子的身心都可能帶來不好的影響。然而,任何組織或個人都無法禁止學生使用手機上網,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我們只能承認現實:可以用。但,要有限制。在孩子用手機上網這個問題上,成人的有效引導,能更好地防止中小學生網絡成癮,尤其是在假期。
滿足孩子的親情需要
父母的關注、理解、盡責、愛護,能給孩子的內心帶來安全感;而一家人一起去博物館、美術館、看電影、外出游玩,甚至是居家的親子活動,如一起運動、共讀一本書并討論,既占據了孩子的業余時間,轉移他們對網絡的注意力,也能增進家庭關系的和諧融洽,自然就減少了孩子上網聊天、玩游戲的機會。這種方式,比家長的粗暴制止更有效。
鼓勵孩子發揮優勢
孩子的成就感來源于環境的認可,如果他的學習成績得到認可,身體素質得到認可,愛好志趣得到認可,他就會用更多的時間努力去保持這些成績,把這種認可延續下去,從而忽略上網。經常性的鼓勵與表揚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動力,父母給予孩子足夠的成就感,是使之不沉溺于網絡的良方之一。
制定“網絡守則”
允許中小學生有節制地在電腦上上網,而要使孩子真正做到“有節制”,就需要父母和他們一起共同制定“網絡守則”:約定電腦上網的時間、內容,要求孩子不瀏覽內容不健康的網頁,不與網友討論不健康的話題,慎重會見網友;規定每個月的手機話費額度,超支就停機;堅決不使用手機網絡。當然,家長要給予必要的指導并監督孩子嚴格按照約定去做。
性教育不可缺
成人對性諱莫如深遮遮掩掩的態度平添了他們內心的神秘,勾起了青少年的探險心理,性啟蒙教育的缺失使得色情內容提供商有了可乘之機。因此,家長應從小開始對孩子進行適宜的性教育,讓他們在了解的基礎上學會保護自己,發自內心地拒絕黃色網站和色情內容。
引導孩子利用網絡學習
在節假日,家長可以引導孩子通過網絡了解各類資訊、拓寬視野,把上網視做課堂學習以外的一種補充;老師也可以布置一些借助網絡查找才能完成的作業,也可以讓學生做電子演示文檔、設計網頁等,使學生在網絡中學到知識,體會樂趣,逐漸養成利用網絡自主學習的習慣,幫助學生正確對待網絡生活。
國內
手機上網監管成真空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法律所助理研究員郭開元表示:“通過手機傳播網絡淫穢色情信息具有很強的隱蔽性。由于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發育不成熟,自制能力和判斷能力較弱,可能會沉溺于色情信息的瀏覽,難以抵抗其誘惑,對心理健康產生非常不良的影響,甚至引發違法犯罪行為。”郭開元還談道,部分青少年出于惡搞或者爭強好勝的心理,通過下載、轉發等路徑傳播網絡色情信息,可能成為網絡色情信息的接受者和再傳播者。
記者通過撥打移動、聯通、電信等客服電話得知,手機上網服務只需用本機撥打客服熱線就可順利開通。運營商只給人們提供一個連接網絡的服務,用戶具體利用網絡從事什么活動,卻并沒有得到監管,手機上網內容監管實際上成為真空。比如,用電腦上網有過濾功能,網吧也實行“未成年人禁入”,可用手機上網卻存在很多漏洞,一些在電腦網頁上無法顯示的色情內容,卻能讓手機用戶暢通無阻地訪問。
記者通過和孩子們交談得知,他們大多通過手機WAP網站下載或觀看帶有淫穢色情的圖片、文字、視頻等內容,而這些在電腦網站中是查不到的。
所謂WAP,是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的縮寫,即無線接入協議,它是一個開放式的標準協議,利用它可以把網絡上的信息傳送到移動電話或其他無線通訊終端上。WAP能夠運行于各種無線網絡之上,如中國移動的GPRS、中國聯通的CD-MA1X等。業內人士透露,建立手機WAP網站的門檻很低,根據網站規模、功能多少,價格從400元到1000元不等,建立周期為兩天到一周。而且,手機黃色網站和電腦網站相比,制作起來簡單得多,尤其是WAP這種網站,只要一部手機就能夠完成制作和運營,這為監管手機色情的傳播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據了解,美國對手機色情的監管主要依靠手機運營商屏蔽手機中的色情內容;蘋果公司推出了“家長控制軟件”,以便過濾手機中的色情內容。與此同時,美國一家非政府機構——“提倡保護兒童網站協會”通過與許多網站及熱心人士合作,舉報和查證各種色情網站。有鑒于此,一些教育專家呼吁相關部門加強對手機上網內容的監管力度,從源頭入手,過濾WAP網站上黃色、暴力等不良信息,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國際
限制學生使用手機成趨勢
近年來,許多國家紛紛對學生使用手機采取了明確的限制措施,有些國家甚至立法禁止。
◆ 美國:
手機一直是令美國教育者頭疼的問題。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65%的學生在學校使用手機,高中生每周發送大約440條短信,其中的110條是在課堂上發送的。“手機色情”的泛濫也十分嚴重,有專家認為,全美至少有20%的中學生卷入了“手機色情”問題。
大約在10年前,美國各州的學區紛紛制定規則,完全取締在校學生使用傳呼機和手機。2007年1月29日,200多所公立學校聯合禁止學生使用手機。目前美國大部分學校不允許學生使用手機。佐治亞州在下午3時放學之前嚴禁學生使用手機。一旦學生違反規定,老師可以將手機沒收,并對當事者進行違紀處理。
◆ 意大利:
根據意大利一家調查機構2006年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14至16歲的學生95%有手機;而在17歲至18歲的學生中,這一比率幾乎高達100%。手機干擾了正常的教學秩序,老師們對此束手無策。
2007年,意大利頒布命令,禁止學生在教室里使用手機。禁令規定要求學校懲罰那些堅持在課堂使用手機的學生,具體措施包括沒收手機和期末考試不予通過等。
意大利是歐洲第一個在全國范圍禁令在學校使用手機的國家。
◆ 法國:
法國民意測驗調查所2009年9月的一項調查顯示,近半數法國中小學學生在校時使用手機,其中大多數曾在聽課時接電話。
2009年10月9日,法國參院通過法案,在幼兒園、小學和中學,禁止學生使用手機。
◆ 日本:
調查表明,三成以上的中學生每天用手機發送電子郵件21次以上。中學生每天利用手機訪問信息網站11次。
2009年1月,日本文部科學省致函全國各中小學,要求禁止學生攜帶手機上學,并要求高中制定“禁止學生在校內使用手機”等規定。
◆ 印度:
2009年8月,印度中等教育中央委員會下發通知,要求下屬中學將手機禁用范圍從教室擴展至整個校園,教職員工甚至來訪的父母也不允許使用手機,以減少手機對校園學習環境的干擾。
下一篇:看職場媽媽育兒的八大禁忌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用“童語”和孩子過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