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廣州最近發生了一件很不幸的事兒。一位母親在自己孩子要錢不成,對其動手的時候,失手用被子將孩子捂死了。這個孩子還是少女,據說聰明伶俐、漂亮新潮,但對于物質有著不懈的追求。如果她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就給父母臉色看,對家人沒有起碼的尊重,好幾年間甚至沒有稱呼過父母,而以“喂”字代替。
這讓人想起兩件事。一個是最近引起不少爭議的“虎媽”、“狼爸”,這倆家長都是靠強制力把孩子“打”成了人才,他們肯定是不會被孩子打的。另一個事情則是當年曾有一種爭論,說的就是孩子對于家長的稱謂。當時已是改革開放之后,國門已開,有好事者介紹外國很多地方孩子對于父母都是直呼其名。國人那時候對此很不適應,都覺得這完全是綱常淪喪的怪事。
至于廣州這件事,與上述兩件事是不是有聯系,還真不好說。家長的嚴厲管教是不是就會杜絕逆子,最終達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效果?而讓孩子總是用敬語來稱呼自己,是不是就能挽回世道人心,讓家庭都母慈子孝、五世同堂?這想必是可以久久爭論的話題。從個人理念而言,那種棍棒之下出孝子、三綱五常有完人的說法,我是不太相信的。倒不是說這種方式沒有效果,而是在古代社會,社會資源對于父母一代是傾斜的,各種社會關系也傾向于維護這種在子女面前的優勢,這種倫常基本算是維穩的手段,也是當時生產力關系的表現。
而在如今的社會,不但學問之類的事情已不由父母傳授,生存技能也已經是某種流水線生產的東西了,原來老人社會的優勢已經不再存在。年輕人的選擇很多,并不一定需要父母除了撫養之外的幫助,并且他們有自己的文化,也不需要父母在這方面指點。在這種狀態下,父母的權威大不如前,無論是棍棒還是綱常,都不能約束其作為。只有在合理的教育框架之下,以親情為基礎才能讓感情維系。
但很不幸的是,咱們這里有另外一個變數,那就是實行有年的計生政策。我們這些年堅持計劃生育是不是有道理,這要留待將來去評論。但就目前來說,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已是不爭的事實。獨生子女有兩個對其成長不利因素,一個是因為沒有兄弟姐妹,導致對于人際交往的弱化;另一個是由于獨生,家長往往傾注了所有心血與資源。在這種狀態下,各種教育又屬于那種教導孩子要不斷攫取的教育,不出上述怪事才怪。
當然,這屬于極端事件,平日里我們的小皇帝們也就是哭鬧打滾什么的,不至于形成某種風潮。但我們也應該看到,這樣的一種極端行為所掩蓋之下,往往是大量的類似行為,只不過沒到這個程度罷了。而人口壓力還在、國策還要繼續、教育依舊功利,往下會出現什么狀態,還真是不好說了。
下一篇:孩子學習差未必不努力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專家支招怎樣和娃相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