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最近發布的2011年《中國家庭教育消費報告》顯示,被調查家庭每月用于教育消費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44%;小學生成為參加培訓班最主要的人員,超過80%的家長希望孩子在小學階段參加各類培訓班。
孩子自主報班
盡管來自教育部門的假期“禁補令”一再出臺,但民辦機構的課外班卻不在被禁之列,繼而已經成為孩子們的第二課堂。記者在北京市的一些示范中學采訪發現,這個寒假,超過9成的孩子都參加課外班學習,其中報兩三個班的學生最多,也有少數學生選報了五門課程。
張思雨告訴記者:“平時周末我僅報了數學、物理、英語三個班,一個學期下來都很緊張,爸媽本來想讓我利用假期調整一下,多看些課外書,所以最初就只報了一個數學班。后聽說有講電學的物理班,這是我的弱項,我正擔心開學后怎么跟上呢,所以最后還是報了名。雖然我也希望期末考試結束后應該痛痛快快地玩幾天,但我的體會是,學了效果確實好,所以只好忍到春節再放松吧。”
這是個對自己未來有著細致規劃的女孩,她的課外班計劃都是自己安排的。張思雨透露,她所在的學校,有不少同學都能根據自己的情況規劃課外學習內容,全是主動行為,而非被父母牽著走。因為他們知道,要想保持現有的成績、保證中考能考上更好的學校,只有努力;否則,就會被淘汰。
據了解,寒假課外班的報名在去年11月中下旬就啟動了,多數培訓機構在每個年級都設有基礎班、提高班、尖子班、競賽班。在小學六年級還設有人大附中目標班、北京四中目標班,在初三年級設有中考承諾班,在高三年級設有狀元班等等名目繁多的班次,年級越高授課教師越資深。需要說明的是,尖子班、競賽班需要通過考試才能加入。
家住豐臺區的初一學生蘇曉,為了跟隨一個好老師,不得不選擇這位老師在海淀區某教學點開的班。雖然放寒假了,每天卻依然要在往返中奔波。采訪中記者發現,在北京,一些大的培訓機構,名師班次全部滿員甚至超員;有的班原本是25人的一個班,因為是名師最后能增加到近40人,再加上家長旁聽,教室里通常被擠得滿滿當當。
“每年的秋季和寒假,即升學最后的沖刺階段是培訓班生意最好做的時候,很多學生和家長連節假日也不放過,都想利用這段時間沖刺一下。” 一家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說。
父母“攢班”漸熱
“我在攢初二年級寒假物理班,講力學,請的是北京四中的老師,5個孩子便可以開課,小班授課,具體學費按學生人數均攤,有意可以聯系我。” 記者在一些網上的家長社區看到不少類似的帖子。
海淀區的一位家長吳女士也熱衷于攢班,她告訴記者,家長們攢班,請的都是名校的頂尖老師,很有經驗,當然價格也高,但孩子能學到真東西,比在外面上課外班好多了,她女兒的數學成績原來在班里處于中游,在攢的班上學了一個學期,期末成績位居全班第二。吳女士感慨地說:“真是一分錢一分貨,攢班性價比就是高。”
盡管攢班的規模大小不一,有的三五人,有的二十人左右;相比之下,人少的班學生水平差別不大,老師授課也更有針對性;而人多的班學生水平難免參差不齊,老師要顧及不同層次的學生,每個學生的收獲也不同。但是,家長們依然堅信,業務水平過硬的老師,一定能幫自己的孩子提升成績。
減負愿望不敵升學壓力
“我們并不想讓孩子上課外班,孩子累,家長也累,耗時又費錢。可是不學,孩子的小升初就更沒把握了。”家長鐘先生如是說。記者發現,大多數父母都處于這樣的“囚徒困境”。身為北京市某區教委的一位官員,李先生的本意是主張給學生“減負”,抵制課外班;但是作為一個高二學生的家長,他又很難下決心讓女兒放棄課外班。“據說高考中總有幾道拔高題,沒學過的孩子就吃虧,而參加課外班就有可能拿到那關鍵的幾分甚至十分,考慮再三還是讓孩子學吧。”所以,但凡家里有小學五六年級、初三或高三的學生,家長對假期補習班所表現出來的“癡情”,真的是絕不亞于孩子們追星。
一些成績已經中等偏上的學生家長,為了保住孩子的優勢,也為孩子報名參加課外班,一位家長說:“進了好學校,不是進了保險箱,競爭更激烈了。提早學習,就是讓孩子在班級甚至年級排名中保持前列。補不補是我的責任,補得好不好是孩子的事情,我們總得盡到做家長的責任,不能對不起孩子。”家長們這樣的心態,很難使寒假補習降溫。
最近,搜狐教育頻道發布了《2011中國教育行業白皮書》,這項針對8萬人的網絡調查顯示,約60%的孩子參加過英語或者奧數培訓;家長挑選培訓班的高峰時期在周末和寒暑假,平均每個月有52%的家長花費5000~10000元在孩子的培訓上。少兒英語培訓需求十分旺盛,以出國留學為目的的托福、雅思等應試考試緊隨其后。
新浪網最近發布的2011年《中國家庭教育消費報告》也顯示,被調查家庭每月用于教育消費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44%;小學生成為參加培訓班最主要的人員,超過80%的家長希望孩子在小學階段參加培訓班。
減負政策與招生考試不匹配
雖然教育主管部門紛紛出臺措施,減少作業量,以減輕學生的負擔。然而,在“小升初”取消統一的升學考試后,各初中名校仍然借助“杯賽”成績、等級證書和“坑班”成績等選拔尖子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家長和學生才會對課外班趨之若鶩——許多父母自然會覺得與其托關系、找門路、繳贊助,倒不如拿上幾個證書、多占幾個“坑”來得保險和經濟。
因此說,課外培訓之所以火爆,一個主要的原因在于眼下的所謂課外培訓早已與學校教育“接軌”,即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家長讓孩子升入好學校的愿望,也為中學輸送了重點校所需的高分學生。
顯然,盡管新課程改革已經在全國的大部分地區展開,新教材的知識難度有所降低,但對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而這樣的教改思路,與現行的中考、高考還沒能很好地銜接,在一些考試中,有些題目盡管沒有超出教學大綱,但這些由基礎知識派生出來的難題,絕大多數學生們在課堂上從來沒有見過,只有少數實驗班的老師會給學生“加餐”;另外,有少量的拔高題、拉分題,其所涉及的知識在課本中并未出現,如果不額外補習,學生在考場根本不知從何下手。這個缺憾,學生也只有到課外班去彌補。
還有,不少考試除了有難度,還有一個不容回避的現象就是題量大,大到學生幾乎沒有時間思考、一看題目就應該能做出的程度。在這種情況下,那些上過課外班、見過多種題型,甚至能“背誦、記熟”某些難題的孩子,在考試中就平添了優勢。各種課外培訓正是抓住這些可以彌補學校教育不足的機會,雨后春筍般地發展起來,難怪光北京“有名有姓”的大小機構就有幾十家。
不可否認,眼下的許多教育改革政策設計很好,但如果目前的考試和招生制度不做相應的調整,教材與考試重點不匹配,社會上的課外班依然會火爆,學生的負擔也會越減越重。
下一篇:狼爸的意識有其正面價值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BB和老爸約會的9個好地方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