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女兒喜歡畫畫,多年來一直堅持練習,現在她的繪畫作品也是有模有樣。然而當初,女兒對畫畫可沒什么興趣。女兒五歲的時候,為了培養她的藝術情操,我給她報了個畫畫興趣班,可她總不喜歡去,每次上培訓班前,我總要苦口婆心威逼利誘一番她才肯去,這事讓我跟先生傷透腦筋。那時候我就在想,有沒有一種方式,即使不用讀興趣班,也能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增長藝術細胞,提升藝術素養,為孩子開啟一扇藝術的大門呢?
有一次,一位移民國外的朋友回國探親,順便來看看我,我將這事說與她聽了,她把她教育孩子的經驗告訴了我:
“第一次,我帶三歲的孩子曼尼去美術館,原本以為孩子太小對藝術沒什么興趣,沒想到,很快就有一幅朋克風格的畫吸引了曼尼。她看后指著畫上的蛇告訴我:‘媽媽,畫上的蛇,扭啊扭啊,就扭成綠色的了。’小家伙一邊說著一邊模仿蛇的樣子身子左右扭動著,非常開心。當曼尼看到一個矮墩墩的雕塑時,又問我:‘媽媽!你看他像誰啊?’長達一個多小時的參觀,曼尼居然一直饒有興趣。從那以后,我經常帶著孩子去展覽館或者藝術館。我從不要求孩子去上什么興趣班,直到有一天,孩子主動告訴我,她對學畫畫有興趣,并希望得到專業的指導。孩子的興趣,實際上可以在耳濡目染中培養出來。”
朋友的一番話讓我恍然大悟。在西方國家,帶孩子去博物館、美術館看展覽其實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就像我們周末帶孩子逛公園一樣,把它當做一種消遣。而這種消遣恰恰能拓寬孩子的視野和思維方式,為孩子開啟一扇藝術的大門。而中國的父母為了培養孩子的藝術修養,往往是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或者才藝班,將孩子牽絆在課堂與書本上。其實,我們也可以學習西方的做法,帶孩子去看展覽,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增長藝術細胞,提升藝術素養。
國慶那天,展覽館剛好舉行畫展,書畫界的老師邀請我去參觀。與先生商量后,我們決定帶孩子前往,讓孩子身臨其境,享受一場藝術盛宴。
出發前,我跟先生彼此約定:會展上不要給孩子講解太多,盡量給孩子騰出想象的空間。因為講解只會限制孩子的思維,藝術本來就是很個性化的東西,讓孩子自由想象,更能讓孩子體會到藝術的真正魅力。
畫展上,風格各異的畫作、來來往往的人流讓女兒變得異常興奮,女兒脖子上掛著相機,神氣地走來走去。看到好看的東西就拍下來,有時候還會豎起耳朵聆聽周圍人對作品的評論。即便跟我說話,她也懂得把聲音壓低,仿佛知道高聲談論是對藝術品的不敬。我靜靜地跟在女兒身后,在確保孩子安全的情況下,盡量不去約束她,讓她與藝術進行零距離的接觸。
在許許多多的展品里,女兒終于找到自己的最愛:一張小老虎的畫。那栩栩如生的小老虎,讓女兒眼睛一亮,她伸出手,踮起腳尖,小心翼翼地想去摸畫中的老虎,似乎又擔心小老虎會突然跳出來反擊。但她個子太小,根本夠不著那張畫,而且展覽館也有規定,不許動手觸摸展品,所以我沒有去幫助她。格格終于忍不住跑過來,附在我耳邊嘀咕著:“媽媽,那只老虎怎么跟真的一樣啊?”我趁機引導她談自己的想法以及喜歡的理由,我們還輪流對作品進行一番評價,女兒邊說邊比畫著。短短的十多分鐘,我們從作品本身談到畫家精湛的畫技,在我的啟發下,女兒對畫家崇拜不已。三個小時的參觀過程中,女兒始終興致盎然,直到閉館了才戀戀不舍地離開。
在回家的路上,女兒還滔滔不絕地談論剛才見到的作品。對此,老公與我相視一笑,我們知道,藝術的種子已悄悄在她的心里生根發芽。
藝術其實并沒有那么遙不可及,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藝術。展覽、話劇、音樂會,或者各種活動、雕塑展、圖片展等,生活中的插花、水果拼圖、衣服的色彩搭配、家居的擺設、攝影等等,都是藝術,只要家長注意觀察,營造氛圍,都能提高孩子的藝術修養,開闊孩子的眼界。
教育小貼士:
● 藝術可以深刻影響每一個孩子,但這種影響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看到。讓孩子親身感受藝術的魅力,在藝術的搖籃里成長,既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一種成長的途徑。它就像種子,在經過不斷熏陶、浸潤、內化,直到溫度適宜、條件成熟,就能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下一篇:當父母有更多的選擇權時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中國狼爸”稱沒魔化自己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