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海外通信之一
林語堂
【編者按】
家家都有育兒經——《課兒小記》,正是現代著名學者、文學家林語堂的育兒經。
此文寫于當年林先生移居紐約之初,女兒們都沒有書念,于是,林先生便在家和女兒們一起讀書。“如何讀,讀什么”,林先生胸中自有丘壑,譬如“教學內容”,當下尚有多少老師、家長于之糾結,林先生則說得明白:
所讀者何不要緊,要在如何讀法。要教如何讀法,只好和他們讀。如何吸收字句,如何細揣字義,如何隨便刪略不讀,字義不識,字音不敢斷定,如何檢閱字典……最要緊,還在指出書中的趣味,嘗嘗讀書的快樂。
再若“選文”,更是通透,說道:
元曲也念一點,《琵琶行》也已經念過,李白的詩是按天抄寫幾首的。她們喜歡就選讀,不喜歡就拉倒——但是如果喜歡,就是心中真正的喜歡,這個喜歡,這個“好學”之“好”,就是將來一切學問的泉源。
于今再讀《課外小記》,更大的發現是這般課兒之中自由教育的精神,女兒沒學校讀書,林先生也不焦慮,照例以他不可救藥的樂天,做著“下流”的努力,后更因偶然中發現恩斯坦(愛因斯坦)與己教育意見多有相同,而樂得與之同躋瘋人之列——什么是自在的Homeschool,什么是自由的教育?《課兒小記》,值得一讀。
亢德兄:我是要寫海外通信的,因為體裁自由些。伯由比國來信,謂已飛書叫璉兒去陪他,記旅中情緒甚好,已勸他寫旅中雜感,寄投《宇宙風》。來美以后,奔忙一月,至此始得一點閑情,寫此第一封長信。初住笨斯文尼亞省鄉下一月,飽享異國村居的風味,饑來園中摘蘋果,興發澗上捉魚蝦,又時來紐約赴會,如此忙了一個多月,才搬入紐約新居……曾在好萊塢勾留四天,容后信細談……
我現居紐約中央公園西沿七樓上,這是理想的失敗。本想居普林斯頓大學附近,因原來我準備本年鄉居,同小孩赤足遨游山林,練練身體——多美的理想呵!凡夢都是美的。然而第一沒有中國飯店,第二紐約戲劇、美術、音樂看不到聽不到,一來往返就費半天——結果又住城市。這與我十年居上海相同。現在打算回國定不住上海——但恐結果又住上海。
諸兒本季不入學,入學也學不到中文,由是課兒問題發生了。內子自己燒飯,諸兒分洗碗碟,這倒是在中國不易做到的。長女如斯到來美才第一次學炒雞子,你說笑話不笑話?我們一個傭人也沒有,只有一個中年婦每星期來兩次灑掃房屋及洗衣服(按小時給錢)。但在美國管家極其方便,購物電話就送到,寄信樓上投入郵筒便了,打電報也撥撥電話機告訴電報局完事(月底算賬同電話賬送來)……因此諸兒頗得真正教育。無雙七點起來就到門外拿牛奶,拿報紙,拾掇房屋,揩拭椅桌,三女相如管倒煙灰,如斯管做咖啡、燒面包,我大約八點起來,吃早飯,看看報上中國消息(頗靈通,每日有AP及UP通信社,及各報特派駐華通信員來電),大約九時半開始和諸兒讀書。
和諸兒讀書是對的,教字不如和字好。所讀者何不要緊,要在如何讀法。要教如何讀法,只好和他們讀。如何吸收字句,如何細揣字義,如何隨便刪略不讀,字義不識,字音不敢斷定,如何檢閱字典……因為我不對諸兒說康熙字典的字我都認識,或是說新字典各字的音讀,及京音中入聲字的分配,我是全知的上帝。連成吉斯汗何時入主中原,拿破侖死于何年,我都說不知道,并且告訴她們學校教員也不記得。她們不等我說,她們也知道教員是教到那課,看書才記得的,閱卷時有時還要翻書對一對——總而言之,我不是一部百科全書。但是既然大家不知道,只好大家去找。哪里去找?這學問就來了。她們知道有《歷代名人生卒年表》,有《世界大事表》,有《辭源》,更淺的有《學生詞典》。更要緊的是叫她們養成音義弄精確,綱領弄清楚的習慣。拿破侖死于一八一二或一八一五都不要緊,大概他十八世紀末葉及十九世紀初葉大鬧歐洲,這要弄清楚。宋而元而明這個順序是要弄清楚的。平仄四聲也是近來才教的,她們在上海念了五六年書,還沒人教她們平上去入。最要緊,還在指出書中的趣味,嘗嘗讀書的快樂。
下一篇:拼爹讓“爸爸”被徹底物化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窮人不了解書是生活必需品?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