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那個睡在下鋪的頑皮同學,不僅在晚上睡覺時,把上鋪的床板當鼓板用腳來踢,讓兒子無法安穩地睡覺,每天吃飯進餐廳時,他還推擠兒子不讓他進門吃飯,所以有好幾天他都是餓著肚子。
當兒子告訴我們這些事情時,我心疼得眼淚嘩嘩直流,他爸爸也難過得不得了。我們問他,為什么在電話里不早告訴我們呢?如果我們知道這些事,不僅僅他的監護人——也就是我的老師——可以立刻去學校處理,我們也可以打電話到學校去請老師解決呀!
沒想到我們那個才11歲多、戴著寬邊眼鏡、身材還圓圓胖胖的兒子,面對著他難過得不得了的父母,像個小大人一樣,很成熟地說:你們在那么遠的地方,這些事情說給你們聽只會讓你們擔心難過。而且,這種事情必須要自己來解決。
我仍然心如刀割淚眼婆娑地問他:那你是怎么處理的呢?處理好了嗎?
兒子很得意地說,他自己去校長室找到了校長,用結結巴巴的英語外加比手畫腳向校長說明了情況。校長除了告誡了那個頑皮的學生之外,每天吃飯時,還牽著兒子的手領他第一個進餐廳吃飯。兒子繼續說:除了這個之外,我想,只要我成績好,考第一名,還會踢球,同學就會巴結我,想和我做朋友,這樣那個同學就不敢再欺負我了!于是,他果然在第二年得到了全學年第一名,并且進了學校的足球隊。
我相信很多父母讀完這一段文字后,會嚇得說不出話來,他們可能會想:啊?!如果不盯著孩子學習,督促他努力用功,那他不就正好可以沒人管,像脫韁野馬一樣只顧著玩不讀書了?而且,你們多狠心哪,把孩子一個人丟在這么遠的地方,讓他在外面被人欺負?!
呵呵,對于監管讀書學習這件事,有多少孩子在接聽父母的電話或當著父母的面時,虛應故事地說自己會好好地念書,等父母一轉身,他就該干嗎干嗎去了?事實上,對已經半大不小的青少年來說,你說什么和他做什么,并不完全相關。所以,與其讓我們之間的溝通變成言之者諄諄,聽之者藐藐,倒不如學會信任他們,并且讓我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成為可以讓孩子聽得進去的溫暖和智慧之言。
至于讓孩子學會遭遇困難時保護自己、為自己挺身而出,我想是天下父母最希望看見,但也是最難學習的功課。對于這一點,我和先生十分幸運,并為此一直感謝上蒼。
回頭說到信任,我想這也是青少年和父母之間的一個大問題。
包括我自己在內,我們出于因關心而產生的焦慮和擔心孩子的未來,總是會不由自主地把事情往壞處想。從小學甚至幼兒園時期開始,只要孩子參加學校的郊游,我們就在家控制不住地想象著一些可能會發生的可怕情況,直到孩子安全地回家,才放下一顆懸著的心;上了初中,孩子從學校回來,只要表情有一點點的疲倦或不高興,我們馬上就問,是不是挨老師罵了或考試沒考好;如果上中學的孩子關了房門,獨自一個人留在房間里太久,我們就疑神疑鬼地擔心他是不是在偷偷地上網,或和同學沒完沒了地打手機聊天。面對孩子,我們好像總是先假設一些負面的情況,然后再讓孩子證明我們是錯誤的。
我知道自己也有這個問題,是在一次和兒子的交談中。我的侄子是個從事攝影和平面設計的藝術工作者,在倫敦的藝術界和時尚界工作。出于對藝術家放蕩不羈的刻板印象,我們都很擔心一直很老實乖巧的侄子,會在工作中被朋友影響而沾染上一些壞習慣。因此每次兒子從英國回北京后,只要談及他的表哥,我的第一句問話,總是:“他沒有沾染上什么壞習慣,例如毒品吧?!”
頭幾次,兒子會很有耐心地回答讓我放心,可是有一次他又被問及這個問題時,卻用很嚴肅甚至帶著些慍怒的口吻對我說:“你知不知道你們這樣非常不公平,每次都先假設表哥會學壞或做錯事,你們為什么不問問他最近有哪些很棒的作品或去了哪些有趣的地方?為什么都要先假設一些負面的事?為什么不能信任我們也有判斷的能力?”
他的這一番生氣的詰問,對我這個一直自詡為青少年教育專家的人,無異于當頭棒喝。我看見了自己錯誤的思維方向,看見了自己不去放松地享受孩子成長的快樂,卻用消極的擔心來否定他們的成熟,并因此制造了不必要的摩擦和矛盾。我除了當時立刻向兒子道歉,并承認自己確實存在著信任上的問題之外,從那天開始,我就很謹慎地留意自己不再對年輕人犯同樣的錯誤。我知道要改變這個愛操心、深恐他們不懂得照顧自己、總往壞處想的習慣是個很困難的過程,但也很清楚地知道,除了改變自己,別無他法。
現在,讓我們再來看看那兩位擁有生命智慧的航海老手的故事。他們除了不跳上中型船只的駕駛艙越俎代庖地替新手駕船,以及不懷疑新手的掌舵能力之外,也深諳和新手的相處之道,那就是他們不會在船經過有風浪的海域時,還添亂地在一旁搖晃那已然不太平穩的船身。
“不要因無關緊要的事而添亂和搖船”,是我常和青少年父母所說的,也是我告誡自己的話。我常聽見青少年憤怒地喊:“我媽真的快要把我逼瘋了,她連我上學時戴個耳環都要管!”“我牛仔褲穿得低一點兒又怎么了?!今天我媽死活不讓我出門,就因為她覺得我的褲子穿在胯上面而不是腰上!”“你相不相信我爸把我的那個包給扔了!他說上面畫得亂七八糟,像個不良少年!”“我爸媽真的是太夸張了,一點兒屁事都能被他們說得那么嚴重,我真是無語,懶得再和他們說話了!”“說什么?有什么好說的,說了他們也不聽,就算聽了也聽不懂,算了!”
這些喊叫,我們聽著是不是挺耳熟的,好像每個家庭的客廳里都多少會傳出這樣的聲音?沒錯,這些被專家們描述為“代溝”的爭執,看似無可避免,其實深究起來,有好些時候是完全可以通過理性的考慮而避免的。
例如,有位家長的13歲女兒,每天上學時書包里都放著支唇油,在家看書的時候也時不時地拿出唇油在嘴唇上抹兩下。做媽媽的和女兒為了這支唇油鬧過好幾次,媽媽認為,你為什么把心思放在這些現在還不需要考慮的臭美上?女兒認為,涂唇油和念不念書有什么關系?我們班上的女同學都這么保養自己的嘴唇,我為什么就不可以?!
另一位家長的14歲女兒每個星期六晚上在浴室里至少要待上一個小時。經過仔細觀察,媽媽發現女兒洗完澡后在浴室里刮腿毛。媽媽大為惱火,對女兒嚷著說:馬上就要中考了,有這些工夫你不會學習去,凈干這些沒用的事。再說了,現在刮什么腿毛,你又不是明星,又不是要約會去。女兒心里想:我才懶得理你,那些時尚雜志上都說女孩腿上有毛是很粗魯、很不性感的。
一個17歲、下巴上已經長出胡須的大男孩喜歡一邊聽音樂一邊看書。每次媽媽進房間看他掛著耳機,都會不由分說、怒氣沖沖地上前一把就把耳機從耳朵上給扯下來,并且還連聲罵著說:你到底是在聽音樂還是在學習,你這樣怎么專心念書,怪不得成績越來越差!兒子壓著滿腔的怒火,決定待會兒媽媽離開房間后,把聲音開得更大一些。
還有位家有女兒初長成的母親,一心希望女兒將來有堅挺豐滿的胸部。因此在女兒剛剛開始發育時,就帶著女兒去買胸罩,還逼著她每天穿著去上學。女兒的同班同學中,有好些連月經初潮都還沒有開始,遑論穿著胸罩來上學。女兒為了這個“很丟臉的事”,除了每天早上出門前都得和媽媽鬧上一回之外,到了學校之后,還得先躲到廁所里把胸罩脫掉,才敢進教室上課。
讀完了上面這四個例子之后,你有沒有想和這幾位媽媽說些什么?從一個旁觀者心平氣和或事不關己的角度來看,你可能會和這幾位媽媽說:“哎呀,別那么緊張,這些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不需要為了這些無關緊要、不影響全局的事和孩子鬧得不愉快。”可是,有趣的是,當我們一旦身為當事人,就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很難不為這些旁人看來無關緊要的小事糾結,于是和孩子大動肝火,拼命搖船。
我們當然可以理解,這些矛盾的產生是因為我們太愛自己的孩子,太擔心他們沒有好的未來,所以我們每天都緊繃著神經,把偵測雷達開到最大的強度,隨時備戰,只要看見任何可能影響孩子前途的細微跡象,就立刻跳起來去消滅它。
同樣做母親的我,當然不能在這里云淡風輕地勸告你們說 “放松吧,沒關系的,孩子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再說,兒孫自有兒孫福啊”等等這一類不關痛癢的話。但我們如果搬出“兩害相權取其輕”的評估模式,按照這個模式把“管”和“不管”的優缺點以及所得到的效果都一一列舉出來,我保證,我們一定會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有些事,確實屬于需要堅持的底線,一定要堅定地去執行它;而有些事,管了也沒用,因為孩子根本不聽,再說,這些事既不傷筋動骨,也真的沒有什么大不了的,那就讓它不再成為我們和孩子之間既沒有必要,又總是引起爭執的導火索。
上一頁12下一頁
下一篇:欣賞你的男孩兒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教導孩子懂得珍惜名譽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