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我在北京李躍兒巴學園研究期間,記錄下了這樣一個場景:
3歲的女孩小西抱著玩具熊在給牛奶公司打電話:“喂,你是牛奶公司嗎?我寶寶的牛奶喝完了,請你馬上送兩盒牛奶來好嗎?”然后,放下電話,抱著小熊等待送牛奶的到來。牛奶公司送牛奶來的這個過程在小西的大腦里完成后,她給小熊假裝喂奶,然后用一塊布將小熊溫柔地包裹好,放進小床,小床是一個鞋盒蓋,在小西的眼里那是一張美麗的小床,如同媽媽給她準備的小床一樣。她用雙手捧起睡有小熊的床,注視著小熊,如同母親注視著自己的嬰兒,左右來回著輕輕地搖晃,并唱著溫柔的催眠曲,渾身散發著母性的光芒!
小西對“嬰兒”的照顧或許來自對母親的模仿,但體驗的情感卻是來自她的內心。在這個游戲中她體驗做母親的責任和美好情感,理解了母親這一角色的心理和意識,這便是性別認同和性別角色發展的過程。這樣的體驗和感受像一顆種子埋在了小西的心里,當她成年后,童年時候體驗做母親的美好感受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她對婚姻與生育的態度。
孩子首先要對自己的性別身份認同,然后他才會按照社會認可的方式,塑造符合自己性別的行為模式,以之符合他所處的社會文化體系。一個嬰兒在生物學的性別基礎上,逐步成長為具有社會認可的行為方式的男人或女人的過程就是性別角色的發展過程。
孩子對性別角色的理解更多地來自對父母的模仿,父母在家庭中對孩子性別角色的示范對于孩子性別角色的發展至關重要,在健康的家庭中,人們扮演健康的角色,父親在家庭中要給孩子示范如何做男人、父親、丈夫和兒子的角色,母親要給女兒示范如何做女人、母親、妻子和女兒的角色,父母還要給孩子示范如何培養親密關系、如何做個正常有用的人、如何與他人保持界限不做逾越角色的事。孩子吸收著父親或母親的這些特質,然后嘗試著去按照這些特質生活,逐漸形成自己男性化或女性化氣質。
模仿媽媽生孩子、給寶寶喂奶、照顧寶寶、游戲中扮演爸爸(媽媽)或者丈夫(妻子)的角色……孩子性別角色的行為發展是從模仿中開始的,他們在游戲中模仿爸爸或者媽媽的行為方式,然后結合自己性別,在游戲中學習并實踐男人與女人的行為與責任,體驗做男人和做女人的心理過程,這是孩子性別社會化的開始。父母需要為孩子準備適合其性別的游戲材料。
1. 生寶寶的游戲
茜茜3歲,最近她老喜歡把娃娃塞到衣服里面說:“我肚子里面有個小寶寶。”然后拿出來說:“寶寶出來啦,餓了,吃點奶吧!”說著就放到胸前假裝喂咪咪。我當時跟她解釋說只有媽媽和有寶寶的阿姨才會肚子里面有小寶寶,小孩肚子里不會有寶寶的。 請問我這么說對么?
這是孩子的游戲,媽媽只需要配合孩子游戲就可以了,不需要給孩子解釋其他。這個年齡的孩子可以在游戲中將周圍的物體、人或活動轉換成他們希望的任何東西。
日常生活中,孩子獲得了媽媽如何生下并喂養孩子的經驗以后,會通過游戲來體驗這樣的過程,茜茜就是這樣。她在游戲中將玩具娃娃轉換成了自己的寶寶,自己扮演寶寶的媽媽,然后想象自己懷孕生孩子的過程,并模仿媽媽照顧寶寶的活動。茜茜在這樣的游戲中可以發展對女性角色的認識——女人要當媽媽,同時體驗媽媽照顧孩子的過程——給孩子喂奶。在這個游戲中,茜茜還會通過對媽媽的模仿,學習如何關愛孩子,茜茜在這個游戲中發展了她的性別角色,并沒有什么壞處,父母不需要干預。
2. 男孩在游戲中也可以當媽媽
胡老師,您好!我是一名幼兒園老師,幼兒園的孩子在玩“娃娃家”游戲中,有男孩想扮演媽媽、姐姐,有女孩想扮演哥哥……在這種情況下,要不要引導孩子明白爸爸和哥哥是要男孩扮演,媽媽姐姐是要由女孩扮演?是否該這么強調?或者隨他們去扮演,愛扮演誰就扮演誰?
有時候,孩子在游戲中偶爾會跨性別扮演游戲中的角色,孩子們想體驗異性角色的行為和情感,就像體驗異性小便方式的心理一樣,這是正常的現象。所以,在游戲中孩子們想扮演什么角色就讓他們扮演什么角色,這只是孩子的體驗。這種跨性別角色扮演與孩子性別認同障礙并不是一回事,成人不要太多干預。
在北京李躍兒巴學園里,一群4~5歲的孩子準備玩一個大家庭游戲,游戲角色中有爸爸、媽媽、哥哥、姐姐、小寶寶、醫生、司機。在分配角色的時候,一個男孩要求做媽媽,其他孩子不同意,因為已經有個女孩做媽媽了。他又要求做姐姐,可是另一個女孩已經做了姐姐,只剩下醫生這個角色沒有分配,于是男孩只好在游戲中扮演醫生的角色了。雖然男孩這次希望自己能夠扮演女性的角色沒有成功,但在以后的游戲中,男孩還是會努力爭取體驗一次當媽媽的感受的。
孩子還會進行結婚的游戲,在本書《孩子的婚姻敏感期》這一章節中有詳細講解,請參閱。
下一篇:多給孩子創造表達愛的機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誰是BB最重要的性老師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