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案例:嘉嘉在和平區某小學上三年級。最近放學回家后,她總是喜歡躲在屋里跟同學打電話,不但說學習的事,聊起玩來更是興奮。嘉嘉媽媽卻很是苦惱,因為女兒不像以前那樣跟她那么親近了,甚至嘉嘉媽媽試圖邀請女兒一起出去玩,嘉嘉也不感興趣了,還說:“跟你有什么好玩的?動不動就指點我。”嘉嘉媽媽無奈地說:“我特別重視親子關系的培養,也明白要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就要跟孩子做朋友,跟孩子一起游戲、一起讀書。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孩子還纏著我一起玩,現在我是越來越失落,因為孩子總覺得我不會玩。”
近日,常有家長咨詢如何帶孩子“玩”的問題。有的家長認為“玩”是孩子自己的事兒,家長不必過多干預;而有的家長想和孩子一起“玩”,但不知怎樣“玩”。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玩”伴隨著孩子的成長,“玩”對于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玩”是教師、家長教育、培養孩子的重要途徑和方法,因此,“玩”的學問可大了。孩子在玩中學習科學知識、開闊視野、積累生活經驗、鍛煉身體,進而開發孩子的智力、提高孩子的能力。可見,“玩”對于孩子是多么的重要。聰明的家長一定要把和孩子一起玩重視起來,學習科學的“玩”的方法, 明確“玩”的目的,學會制訂每一次和孩子“玩”的計劃,讓孩子玩得有意義,玩得快樂,在玩中健康成長。那么,家長該如何和孩子一起“玩”呢?
要清楚可以和孩子“玩”什么
從動靜角度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靜”的。如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看書;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益智游戲,如走迷宮、找不同、拼插玩具等;可以和孩子一起畫畫、彈琴、下棋……如果家長把帶著孩子學繪畫和學樂器當成玩,而不是很功利的去做,孩子該是多么的快樂。另一類是“動”的,可以和孩子進行體育活動,如游泳、踢足球、打羽毛球、跳繩、踢毽、蕩秋千等;還可以帶孩子到游樂園、公園、動物園,帶孩子參觀名勝古跡、游覽名山大川。
“玩”一定要有明確的目標
否則,玩的意義將大打折扣。一類“玩”有一類“玩”的目標,例如:我們和孩子一起看書,一方面是為了拓展孩子的知識面;另一方面,是為了培養孩子從小養成愛讀書的良好習慣。一次“玩”要有一次“玩”的目的。例如:帶孩子去“動物園”看動物,一次去可以重點引導孩子認識偶蹄類動物的種類、生活習性,每種動物的家在哪里?下一次去再認識鳥類,再下一次去帶著孩子重點認識兩棲類動物,這樣,孩子既玩了,又在愉快的心境下,學習了很多課外知識。
“玩”要有計劃
每一次“玩”,玩什么?玩多長時間,在玩的過程中,家長承擔什么任務,孩子承擔什么任務?因此,在帶孩子玩之前,家長也要先備備課。還是以去動物園為例,要帶孩子認識偶蹄類,您作為家長又了解多少?所以,建議您要先查查資料,儲備一些知識;如果您的孩子已經上小學,您不妨啟發孩子共同查閱資料,然后到動物園再實地考察。活動結束后,再讓孩子想一想、畫一畫、寫一寫,都是非常有必要,都有利于提高“玩”的意義和價值。河西區教育中心 么青
下一篇:懲罰孩子的十大智慧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家有自私娃媽媽該咋辦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