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當子女打你時
如果你的子女打你,在你制止他以前,首先要控制你自己。然后抓住他的手,肯定但溫柔地握住。提醒你自己,這是強烈情感超載。我的孩子不是故意氣我,她是被體內奔涌的情感激發。這不是我的失敗。然后明確地肯定地說:“你不能打人。不管你多么生氣,你都不可以打人。”這時你不能說“請不要打人”或“停下好不好?”
與其琢磨用何種方式懲罰,不如說出你認為的子女的感受。此時只是猜想,但你把這本書讀下去,你將更可能找出那個真正的“導火索”。然后教他在這種情況下該怎么做。比如你可以說:“我知道杰夫推你,把你撞疼了,但你不能打他。你可以對杰夫說‘停下,我不喜歡這樣!’,或者說‘停下,這會傷人’。然后你告訴我,我會幫助你。”
當子女亂扔東西時
當你的孩子正在扔東西時,要把東西從他手中拿走。然后試著說出他的感受。你可以說:“我知道當我說該回家了時,你很失望和不情愿。”或者說:“當我沒有答應你時,你感到受挫,但在你生氣時,不可以扔東西。”肯定地讓他知道在他生氣時,不能摔壞東西或打傷別人。
當你在車里時
該回家了,但是三歲的雅各布不肯坐進他的汽車座位。“你有兩個選擇,”他的媽媽說,“你要么自己坐進去,要么我把你放進去。”“座位太燙。”雅各布抗議。他媽媽在座位上放了一條大毛巾。“安全帶太緊。”雅各布抱怨。他的媽媽把安全帶放松了一些。他還是不肯動。他媽媽最后抱起他,把他放進座位里。在回家的路上車里所有的人,包括他的母親、姨媽、外婆,都只好忍受他四十五分鐘的喊叫。
雅各布的母親應該告訴他在車里大叫、亂踢亂打對車里所有的人都很危險。為了清楚地強調她的標準,他的母親也許必須下車或告訴他如果不停止大叫就不開車。如果他們已經在路上,他的母親也許必須把車停在路邊,并講清她的標準:“你大叫時我開車很不安全,你停止大叫后我再開車。”
試著說出他的感受,“離開你的朋友家使你傷心”或“汽車座位不舒服”。然后指出他可以怎么說,怎樣做。“你可以說我不想走”或“你可以要求別人坐在你旁邊,但是你不可以大叫或踢我的椅背”。
你可能會想,停車正是他所希望的;或我每天都開車,不可能總是停在路邊。但是當你清楚地強調了你的標準后,你就不用總是停車了。你的言行已經告訴他,這種行為是不能接受的。并且因為你教會了他識別他的感受和應該怎樣做,他不用再大叫,他會有別的選擇。
如果你的子女經常在車里大叫,你要進一步發掘原因。你的子女有一種感覺或需要使他覺得坐車很不舒服,也許他暈車,也許車外的標牌或燈光使他頭痛,也許收音機或路上的噪音傷害了他的耳朵。記住他不是故意跟你搗亂,要盡可能地安撫他,并采取措施防止造成他的不安——也許用耳機會使噪音減輕,也許長途行車時要服用暈車藥。
在公共場合
不管環境怎么變,標準應該是一樣的。但怎樣強調這些標準取決于你、你的子女、其他人和環境。在公共場合,你也許在堅持你的標準時要改變一些技巧。
在教堂里她最先引起我注意的是她的美,高而苗條的身材,穿著黑色名牌休閑褲和寶藍色短袖針織衫,金色的頭發挽成法式發髻,黑珍珠耳環點綴在兩邊。
兩個有著同樣眼睛和頭發的男孩跟著她走近了我前一排的長椅。每個男孩手里都有一個塑料口袋,里邊裝著蠟筆、彩筆、紙和貼紙。他們剛到幾分鐘,那個小的男孩——大概三歲——便開始大聲抱怨。她彎下身子用我能聽得見的聲音對他說:“噓,在教堂里我們要安靜。”她幫他打開塑料袋,想找出一樣使他感興趣的東西,但他的抱怨又一次在教堂的大廳里回響。她沒有猶豫,自信地抱起他往外走去。“媽媽,不要!”男孩喊著并舉起小手要打她。她把他的小手抓在自己手里,走到教堂的后面,在玻璃墻背后,我看見她彎下腰,跟他講話,并用手揉著他的背。五分鐘以后他們回到了座位。這一次小男孩打開了他的塑料袋開始玩。在一小時的牧師宣講中他一直自己玩。每次他問一個問題,他的母親總是彎下腰柔聲回答。如果他要抱或要拍拍,她會抱起他或拍拍他,小男孩沒有再抱怨或者大叫。
這位母親和她的兩個兒子是在公共場合。她的標準很明確:在教堂里不能大叫,不能打攪別人的反思和祈禱。最初她用語言強調,沒起作用。于是她平靜地把兒子帶出去,告訴他如果不照標準去做,就帶他離開,她正是這樣做的。
但如果他們回到座位以后男孩仍不安靜,或是他們坐下之后男孩又大聲抱怨呢?情感教練懂得有一點很重要。他們知道子女不是故意擺布他們或使他們為難。情感教練知道孩子的眼淚只是表面現象,在那個時刻,真正的原因是隱藏著的。他也許很累;也許那天他沒有做任何活動,所以他不能忍受安靜地待一個小時;也許餓了;也許他才兩歲,剛發現開口講話的樂趣,讓他安靜的要求對他來說太難了,超出了他所能接受的能力。
如果為了強調她的標準,這位母親必須帶著她的兒子離開,你也許會想,那不正是他所要的嗎?在那個時刻,他得到了他所需要的,事實上他的母親也一樣。她正在教他尖叫是不能接受的行為,如果他不自己停下來,她會帶他走開,幫他停下來。每一個兒童都愿意做集體的一部分,告訴他如果不按標準做就只能離開,這通常足以使他改變行為。但有時孩子做不到,他已經走得太遠了。這時你要明白現在不是教和學的時候,帶他離開,然后再找一個合適的時間跟他講道理。
下一篇:如何處理孩子的強烈情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贊美孩子抗挫折的能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