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提問:殷老師,您好!聽過您的講座,您說到孩子在幼年需要多接觸大自然,不能因為客觀原因總是被“圈養”在家中。可是我的女兒快五歲了,她就喜歡抱著布娃娃窩在家里看電視,打游戲,不喜歡到外面去玩。馬上五一假期了,我不想和清明假期一樣讓她整天呆在家里,請殷老師幫忙分析并指點。
回應:文明的社會使我們距離自然之母越來越遙遠,不少家庭中父母首先喜歡沉溺于網絡和電視等電子媒體的感官刺激,孩子耳濡目染也不知不覺習慣于這樣的生活方式,再加上大多數家庭由老人帶孩子,老人因為體力和精力不濟以及對于孩子安全的考慮,常常會把孩子約束在自己所能控制的范圍。
如何把“宅”的孩子交還給自然?首先父母要知道孩子的本性是和自然相通的,他們屬于自然的一分子,在內心深處對自然有著一份渴望和向往,現在的“宅”只是本真的自然之心被蒙蔽了。因此父母要對孩子熱愛自然擁有信心,而不要過分緊張,只要原有的束縛得到解除,孩子就會和大自然親近。
其次,父母和老人要多創造機會帶孩子擁抱大自然,特別是平日由老人監護的孩子,到了節假日,忙碌的父母可能希望能多睡會兒覺而忽略了孩子的需要和感受。這個時候父母要主動走出家門,一家人走進大自然,時間寬裕的家庭可以跑遠一點,這樣可以激發孩子的新鮮感,如有親戚在農村的,可以主動出去走走,這樣既可以走親戚融洽親情又可以讓孩子換換環境;時間不是很充足的家庭可以在小區內或附近走一走,剛開始的時候時間選擇最好不要和孩子喜歡的動畫片等發生沖突,這樣孩子對走出去的抵觸就會少些。
再次,在孩子走出家門的時候,父母最好能夠帶一些小小的任務,如到池塘邊找找小蝌蚪,到野地或者河畔找找菜場里賣的野菜,做一個小花環等等。有了明確的任務和課題,對于野外瘋玩能力缺乏的孩子就會有了主題,感覺無聊的情況就會少些,孩子的興趣也會慢慢彰顯。
如果能有幾個小朋友共同出門,那效果將會更好,在野外孩子們會相互追逐,玩的過程中會相互啟發,兩個孩子的樂趣可不是1+12的關系,孩子所體會到的樂趣可能會倍增。
需要提醒那些對孩子衛生特別看重的父母,在孩子走進自然后,不要希望孩子能和成人一樣走馬觀花地逛逛,孩子總是喜歡這里摸摸那里碰碰,或者喜歡找一根小棍子等這些和成人的感覺不同的事情來做。這個時候父母不要過分強調衛生,這個不讓摸那個不讓碰,這樣會破壞孩子的興致。父母可以在孩子出門時給他們準備偏灰色調的衣服,這樣不容易顯臟,即使玩臟了也不要去批評指責孩子,而是多鼓勵孩子去瘋玩。
和自然為伍是孩子的本性,也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需要,永遠不能讓孩子把對螞蟻的認識僅僅停留在圖片和文字的層面上。 南師大 殷飛
下一篇:“保姆式代勞”對孩子的危害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當孩子面對暴力和不公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