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彈玻璃球、捉迷藏、扔沙包、跳房子、過家家、騎馬打仗等,玩是無憂無慮的性情發展,是天真爛漫的童年浪漫,更是活潑多趣的發展本色。研究證明,處在快樂亢奮中的孩子,其內分泌和心智發展因為更加寬松自由,更容易達到和諧極致,相反,被過多的僵化捆綁,身心不能自由,手腳不夠靈活,個性自由伸展和成長機智的發揮發展也就大打折扣。所以,科學、理性的教育總很注重對玩耍和自由心性的培養,讓孩子們得到內在的輕松和精神的自由。
可玩商開發常被我們認為“不務正業”。調查顯示,“在4~10歲的兒童中,51.6%的人上了課外學習班或是特長班,其中近三成上了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課外班。在10~12歲的兒童中,“上班”的比例達到61.9%。31.1%的人感覺自己童年沒有玩夠是由于父母不允許,27.2%的人認為是學習太緊張,沒有時間玩,13.5%的人是因為老師不允許“。 為什么家長、教育者不讓孩子玩耍,因為傳統教育觀念倡導就是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其實,換用“學海無涯樂作舟”、“學海無涯玩作舟”,同樣能得到好的收益。西方教育注重游戲、開放和無拘無束的教育模式,用我們的話說就叫“放養”,他們的終極創造能力、多元思考能力以及無所不為的個性恰恰是我們缺少的。中國中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常是國際奧林匹克競賽的優勝者,而成人后的創造力卻遜色于西方。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說:“游戲是兒童的第二生命。小孩子只喜歡兩件事,一件是吃,一件是玩,玩比吃還重要。”四川教育學院王彤副教授認為:“家長應改變心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最重要的是讓他快樂,把孩子當做容器,一味‘填鴨’未必能給他帶來快樂。”
教育是硬幣的兩面,是鳥的雙翼,注重智能發展的同時,更應該提供寬松的生活環境和精神環境,通過玩耍、游戲等提升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發展,玩耍在豐富了孩子視野的同時,更為智能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高效率和清晰準確的思維,提供更多自信和自強不息等精神之油。對于發展而言,還有什么比得到自信而不知疲倦地向前奮斗更讓人欣慰呢?所以,就是從功利的角度,注重對孩子玩商的開發,也能降低教育成本,符合家長們和教育者的“收益期待”。
下一篇:讓孩子自己選擇“分享”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幼兒期寶貝超常潛能早知道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