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汶川地震牽動著每個人的心,我們家也和眾多的家庭一樣,通過各種媒體時刻關注著災區的一切情況。每晚下班回家,我們都會利用茶余飯后的時間談論關于汶川的話題,交流著消息,從剛開始知道地震,到解救災民的情況,再到全國上下各方的支援,這些內容每天都充滿著3歲女兒的雙耳,每天都在我們談論時開始她的“十萬個為什么”,如“什么叫地震”、“哪是汶川”、“小姐姐為什么受傷,為什么沒有吃的”等等,這些問題說明孩子還不懂地震的危害性,但是,從電視、電腦的畫面里,她看到有很多房子倒了,有很多人都受傷了,有很多人都死了,還有很多人在哭,我們也在盡力用她能懂的語言解釋這一切。
5月14日,我和愛人都在單位參加了募捐活動。晚上回家,孩子興奮地告訴我,在我們的社區門口有一個大箱子,有很多人都往里面放錢,爺爺和奶奶也往里面放了錢。我問她:“大家為什么往箱子里面放錢呀?”“爺爺說是給汶川人的。”我又問:“我們為什么要給汶川人錢呢?”女兒邊指著電視邊有板有眼地說:“他們地震了!沒有房子住。”看著孩子可愛的樣子,奶奶抱起了她親了又親。
周日,我們帶著孩子去了姥姥家,村委會的廣播中不時傳來了為災區捐款的聲音,孩子很認真地對姥姥說:“姥姥,您給汶川人錢了嗎?我爺爺和奶奶都給了!”“我和姥爺都給了,你給了嗎?”“對呀,我還沒給呢!”沒想到姥姥的一句玩笑話,讓孩子覺得自己也有“責任”沒完成,非要拉著我去捐錢,姥姥又提出了問題:“我們都掙錢,你有錢嗎?”“沒有,媽媽我沒錢怎么辦?”看著孩子委屈的樣子,我說:“媽媽可以給你,但是我想知道,你給他們錢想讓他們干什么用?”“我想讓小姐姐買吃的,買漂亮的衣服穿。”姥姥高興地說:“我大孫女真懂事!走,姥姥帶你去捐。”
看著孩子的小手拿著錢放進募捐箱的那一刻,我想,孩子得到的不僅僅是一種模仿成人的滿足感,其中還有孩子實現美好希望的成就感。在這次募捐活動中,我們全家奉獻了自己對災區人民的一份愛心,也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播種了愛,期待著這顆愛心能夠永相傳。
下一篇:我讓女兒當回“媽媽”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父母要當好孩子的早教主角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