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我的童年是在“文革”期間度過的,那時沒有大學可上。1966 年“文革”開始的時候,我還不滿10 歲,是個頑皮好動、對一切充滿好奇的孩子。以我少年時代的操行,如果遇到一位性格剛烈的母親,我可能被暴打或關禁閉無數次。但我溫和而樂觀的母親,卻很少責備、訓斥我。記憶最深的就是母親經常在家里一邊忙前忙后,一邊十分自豪地看著我說:“我家小平將來是要上大學的。”說這話時,她美麗的臉上泛著安詳和幸福的光芒,好像那個懵懂而多動的我,已經接到了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似的。
母親具有一種非常積極、樂觀明朗的性格。她對我的教育方式很特別,她從不直接要求我應該干這或干那。她對我的種種期待和要求,都是從她對我的各種鼓勵、夸獎,以及在向親朋好友贊美夸耀我的話語中說出來的。母親也從不打罵我。記得有一次期末考試,我和鄰居家男孩同樣成績不佳,兩個母親開完家長會回來,鄰居家男孩的母親沒進家門就開始大罵她的孩子,而我母親卻把我的成績通知單遞到我眼前,輕摸了一下我的頭,說:“收起來吧,以后,你把所有的通知單都留好,用這次的打底,一年一年往上摞,你的成績也會一年比一年高。”
“真的嗎?”我抬頭看著母親,不敢相信她的話。
“只要相信,你就能做到,因為你很聰明。你能做好一切你想做的事。”說完,母親走進廚房,旋即又轉回頭叮囑我:“別忘了,你將來是要上大學的!”
10 歲的孩子,還不懂上大學是怎么回事,但在母親笑吟吟的話語中,我朦朧地感覺到了一種神圣、一種召喚、一種牽引,那不是壓力,而是一種把我與某種“不平凡”連在一起的感覺。當時不知道在大學里面要干什么,只覺得上大學很重要、很光榮,大學像是每一個有出息的孩子必須要去的地方。
“文革”結束時,我20 歲了,從10 歲到20 歲的十年里,我有過不快、有過失敗,可母親一直用“你將來是要上大學的”這句話讓我解脫和自省。十年間,我不自覺地和這句話長到了一起。在恢復高考時,我已經跟“上大學”分不開了。于是,我自然而然地、不可阻擋地朝“上大學”這個方向狂奔。
當時我因為數學成績不好,害怕考不上重點大學,母親就說:“那就考你喜歡的音樂吧”。要知道當時很多家長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考藝術院校的,認為那不是正業,與考理工科孩子的父母相比,總是有些臉面無光,但我母親沒有,這也給了我極大的鼓勵。
母親從來沒有對我提出過什么特別的要求,或逼迫我做什么。這給了我充分的可以自由選擇的空間,到今天為止,我都認為可以自由選擇是一個人快樂幸福的人生基礎。正因為如此,我也從沒逼迫過我的兒子。
下一篇:359 行,行行有狀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注意兒童亂學瑜伽易傷身體!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