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小學教育的奠基階段。幼兒園教育內容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而小學教育為分科教育,要求學生理解和掌握一定數量的知識和技能,獲得相應的經驗,兩者在教育任務、學習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實踐中,我們竭力引導教師改進教育方式,幫助幼兒做好幼兒園與小學這兩個學習階段的銜接。
先來三項準備
幼兒進入大班后,就可以為其入學做準備了。
自己的事情都能做
在入小學前,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及簡單的勞動技能,能使他們可以從容地面對小學的學習和生活。如,讓幼兒自己整理圖書、玩具,收拾生活用品,學會使用鉛筆刀、橡皮和其他工具等。
學會好的學習習慣
幼兒園的學習和小學的學習活動有著很大的不同,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能讓幼兒入學后輕松快樂地學習,如,能注意傾聽別人講話,喜歡聽故事、看圖書。
愿意分享和合作
在幼兒園里,老師給幼兒一種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師幼關系是母子式的親情關系,而小學以學習為主,體現的是明顯的教與學的師生關系,因此,我們要創造機會讓孩子自己處理事情的機會,培養孩子學會忍耐,懂得分享、知道合作。
再有四新教育
幼兒園和小學存在的斷層問題到底是什么?如何才能讓幼兒能順利地過渡到小學生活呢?
德國的哈克教授認為,處于幼兒園和小學銜接階段的兒童,通常存在著下列六個方面的斷層問題:人際關系的斷層、學習方式的斷層、行為規范的斷層、社會結構的斷層、期望水平的斷層和學習環境的斷層。
在這種變化的基礎上,我們提出了“新人”“新物”“新時間”“新環境”的四新教育內容。
新人
幼兒入學后,必須離開他的“第二個母親”——幼兒園教師和“第一伙伴”——幼兒園的小朋友。同時,他也將面臨新的要求、新的老師和新的同學。這會使大部分幼兒感到壓力和負擔。
因此,幼兒入學前,幼兒園會開展如“小學里的新老師”“我認識了幾個新朋友”等活動,拓展幼兒交往的范圍。
新物
小學有正規的學科科目和嚴謹的學習方式與幼兒園的自由游戲、探索、發現式學習方式有較大區別,因此,要給幼兒一段時間去認識并適應即將發生的改變。如通過認識“小學課程表”“我的小書包”等活動,讓幼兒理解并感知小學與幼兒園即將發生的變化。
新時間
大班幼兒對時間已有了一定的概念,但還不會明確把握時間。入學后,各時間段的任務會十分明確,有的幼兒會在入學初期顯得手足無措,上課鈴聲響了還在玩、上課才五分鐘就想去廁所。因此,在幼小銜接教育時,我們要讓幼兒正確合理地運用各段時間,如開展“一分鐘能做什么”“我和時間來比賽”“小學課間十分鐘”等活動。
新環境
幼兒園的環境是自由的、活潑的、五彩斑斕的,小學的環境是整潔、整齊,有作業、受老師支配的學習環境,為避免幼兒出現不適應的狀態,幼兒園會帶領幼兒參觀小學,讓幼兒對小學學校的環境有一個初步的印象,也讓他們心里有一個思想準備。
五步輕松入學
孩子適應新環境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孩子剛入園的時候家長們就應該體會到。所以,不要急,讓我們慢慢來。
輕松的氛圍
雖然入小學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但是也沒有必要讓幼兒感覺那是一件什么不得了的事情。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應該營造輕松的氛圍,不要給幼兒施加太多的壓力,但也不能再包辦孩子自己的事情,更多地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玩具大變樣
雖然就要上學了,但是玩具還是不可少的。不過玩具也可以來個大變樣,可以挑選一些更適合小學生的玩具。還可以模仿小學的樣子,有自己的課桌椅。
別落下了時間
上幼兒園時,睡個懶覺也許沒什么關系,可是上了學,再睡個懶覺就會落下一節課。嚴格地要求幼兒執行正規的作息時間,對他入學后是有幫助的。包括活動時的時間也是一樣的,幾分鐘活動,什么時候上廁所,用多少時間把這件事情做完,等等。使幼兒在幼兒園中養成不拖拉的習慣后,就能很快適應小學緊張有序的學習生活。
體驗小學生活
小學到底是什么樣,親眼看看才知道。教室、上課、做操、升旗、課間活動等,都能滿足幼兒對學校生活的求知欲望,讓幼兒真切了解小學生的學習、生活。聽聽小學老師介紹少先隊、值日生等活動,參加一年級的娛樂、智力競賽活動,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
不要制造負擔
家長對孩子上學后的期望是非常高的,但也對孩子是否能適應小學學習生活充滿困惑,家長的這種焦慮和壓力往往會轉加到孩子身上。不要只是要求孩子寫拼音、做算術、學英語、練漢字,將學習成為一種枯燥無味的事情,成為孩子的一種負擔。
互動區:《健康準媽媽》主編微博
下一篇:耶魯華裔女教授的中國式嚴教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12句不該跟孩子說的話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