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中國傳統的教育實踐已經證明,通過審美教育對道德規范、行為準則實現內心的認同,從而反映到被教育者的行為舉止上,這是一條育人的捷徑。重視審美的育人功能,并實施在教育實踐中,用美育使孩子們的心靈得到凈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教育孩子的優良傳統。因此,重視審美教育對孩子的教化功能,對于目前的幼兒教育而言,是一件刻不容緩的大事。
特長班不等于美育
許多家長認識到幼兒美育的重要性,但他們對美育的理解過于片面,往往把審美教育和參加音樂、美術等藝術特長班混為一談,認為請家教、送孩子上特長班,學習樂器的演奏和繪畫技巧,就會自然地形成美的修養,這是一種舍本逐末的做法。
鏡頭一
花香鳥語的公園里,美術老師在指導孩子們寫生。家長在旁邊欣賞自己的孩子畫畫,一切感覺都很和諧。記者對老師和家長進行隨即采訪,問他們對幼兒美育的看法時,老師很自豪地回答:“我們這個班上的孩子都很刻苦,家長們趁周末帶他們參加繪畫班,犧牲了休息時間,可見家長對孩子的美育都很重視?!北徊稍L到的家長很滿意地告訴記者,孩子現在畫的畫越來越像了。當問起孩子是否還接受其它方面的審美教育時,他們回答說覺得孩子上這個特長班已經很辛苦,并且也接受了“審美教育”,就不能再上其它的特長班了。
鏡頭二
藝藝在4歲時開始學琴,現在上幼兒園大班的她已經是比較嫻熟的小提琴手了。這是一個有才藝又漂亮的小姑娘,可是她性格怪癖,生活得一點也不快樂。幼兒園園慶要演節目,藝藝想獨奏,老師安排她和另外的小朋友合奏,她就不高興了,還當著老師的面把那個小朋友給推倒了。 當被問起為什么要這么做時,藝藝很委屈地說那個小朋友拉得沒有她好,她才不肯和別人合作呢。
其實,在對幼兒進行審美教育的問題上,幼教工作者和家長經常存在著誤區,他們理解的審美教育比較片面,往往以專業技能的訓練替代綜合審美能力的培養,忽略了美育首先應該培養孩子感受美和欣賞美的能力、并在此基礎上發展兒童創造美、表現美的能力和技巧。因此他們把音樂和美術教育視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工具,請家教、送孩子上特長班,單純地學習樂器的演奏和繪畫技巧,誤認為美的修養通過上特長班會自然形成。其實,這是一種舍本逐末的行為觀念。在特長班上,孩子無論學習畫畫還是樂器、舞蹈,如果不進行美的感受力以及鑒賞力和創造力的啟迪,使他們的情感得到升華,心靈得到凈化,那么孩子所掌握的技巧就僅僅是技術,并非真正的審美能力。比如,在孩子學習一般美術知識的同時,忽略對孩子在審美意識上的培養,只強調孩子的畫像不像所描繪的事物。幼兒美術教育不是以培養畫家為教學目的,家長用成人的目光片面追求成熟的美,喜歡孩子畫龍像龍,畫虎像虎,而忽視了孩子的心理特點和發展規律,沒有把美育的重點放在培養孩子的藝術感受和良好的審美感覺上,這是對幼兒美育的誤解,也是藝術特長班對幼兒美育的嚴重誤導。
美育從根本上說是一種生命教育,旨在培養和提高一個人對人生的認識和理解,純潔他們的心靈。通過審美教育,培養孩子的欣賞能力、對美的事物的領悟能力和評價能力,即對美的事物的形式、內容進行整體把握和審美評價的能力。通過這方面能力的培養,不但可以敏感地捕捉到美的外在形式,而且善于透過有限的形式領悟其中深含的意蘊,從而達到回味無窮的、較高的審美境界。比如,讓孩子欣賞音樂,提高他們的欣賞能力,就會幫助孩子領略到音樂的無窮奧妙,而如果讓孩子通過特長班學習某一門樂器,把培養的重點放在提高孩子的演奏技巧上,他們就很難對音樂具有良好的欣賞能力?,F在不少家長常常為了讓孩子能夠考上藝術院校或者作為藝術特長生考上理想的大學而進行美術、音樂方面的教育,或是片面地認為藝術技能和技巧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從而提高學習成績而讓孩子進行“美育”。出于這些功利的目的,藝術特長班年年都紅紅火火,但是當家長發現上特長班達不到當初的目的時,就又輕易地讓孩子放棄了。他們根本意識不到審美是一種精神活動,追求的是一種精神上的愉悅與滿足。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下一篇:善待孩子的“人來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小兒背唐詩大有好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