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同情心與同理心的表現
同情心較局限于情感方面,但如果沒有進入認知與分析,便無法理解他人真正的想法與需求,反而可能會幫倒忙。舉例來說,孩子看到電視里的主角哭,會受到感動,但并不了解主角悲傷的原因,或者,他知道要愛護小動物,卻不能說出為什么我們要保護小動物,這就表示孩子雖有同情心,但還未衍生到擁有同理心的層次。
同情心是同理心的基礎,同理心牽涉到很多思考過程,具有同理心的孩子,除了能力足夠外,還能站在別人的角度去看事情。家長想了解孩子的行為表現是具有同理心,還是只是單純的同情,可藉由探討孩子的行為動機、想法,協助引導,以強化他的同理心。如果孩子主動上前扶老先生、老婆婆過馬路,家長詢問其原因,孩子會說:“因為他行動不方便,走路比較慢。”而不只是單純覺得,這行為是對的,就代表孩子已經擁有體貼他人的同理心了。
擁有好美德人際關系大躍進
具有同理心的小孩,能敏感察覺到他人的情緒,自省能力也比較好,不僅受歡迎、善解人意,對團體紀律的服從性相對較高,愿意配合及給予。此外,擁有同理心,對孩子未來道德觀與價值觀的發展,都有所助益。
在團體中,懂得去體諒、包容他人的小孩,社會化的過程較為順遂,他們具有同情心與同理心,因而在獲得幫助的同時,愿意回饋別人,在這良好的互動之下,也較受同伴歡迎,人際關系無障礙。舉例來說,團體游戲中,有同伴在奔跑的過程中不慎跌倒了,擁有同情心與同理心的孩子,能把同伴疼痛的感覺轉換到自己身上,覺得他很可憐,并主動伸出雙手給予援助,這樣的行為,會讓人感到溫暖,大家也很樂意和這個孩子做朋友,人際關系相對比較好。
此外,具有同情心與同理心的孩子,不僅人緣好,也能以正向的態度去面對周邊事物,碰到問題時,能坦然應對、不輕易逃避,挫折忍受度也比較高。
視孩子的特質予以適當引導
每個小孩的特質不同,有的小朋友緊張退縮,有些則活潑好動,爸爸媽咪要了解家中小寶貝的個性,再予以適當的教育方式。如果孩子較為退縮,家長應給他自由自在的環境,多引導他嘗試;而活潑的孩子,家長就要建立清楚且有結構的規則,以堅定的態度告知他,什么可以做,但什么是不被允許的。不論孩子的特質是屬于退縮或好動,家長都要拿捏好技巧,過度放縱或局限對孩子都沒有幫助。
家長應依孩子的年齡與能力,來選擇引導的方式。當孩子能力不足時,就難以達到爸爸媽咪的要求,容易產生不想繼續做的念頭,甚至直接放棄,當孩子已有這樣的表現時,家長就不宜再勉強他,也不可用命令或斥責的態度去對待孩子。家長的身教很重要,如果是采威嚴或是打罵的管教方式,孩子容易有樣學樣,同情心與同理心更難產生。
上一頁123下一頁下一篇:智商測試的四大誤區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關于中國和美國的預言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