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除此之外,平時父母還可以不時地對孩子提出問題,例如:“在路上遇到陌生人時,該怎么辦?”“陌生人跟你講話,或詢問你地方時,該怎么回答?”教導孩子以合理的應對方式面對陌生人,而父母也可以從孩子的回答中,知道他遇到狀況時,會有的反應和處理,而能提早預防。
2 透過故事和孩子討論
平時父母可以透過講故事、圖片說明、戲劇表演、角色扮演等方式和孩子討論,如:說小紅帽和大野狼以及七只小羊等童話故事時,讓他想想:“小羊為什么會被大野狼吃掉?”“小紅帽為什么不會被大野狼騙,且能夠機警的逃過這關?”讓孩子通過故事,學習思考、判斷能力。即使孩子還小,沒有辦法一下子完全體會出來,慢慢累積及引導,孩子必能漸漸了解如何保護自己和面對陌生人。
3 制定規范、養成習慣
父母平時不妨訂下一些規定,讓孩子養成習慣,如:從幼稚園放學后,一定要先回家,父母允許之后,才可以再出去;讓孩子試著熟記家里的地址、電話號碼、爸爸媽媽的名字,但是,不隨便背誦給陌生人聽,萬一走失了,要找警察幫忙;認識新朋友,要讓爸媽知道。讓孩子遵守規定、養成好習慣,如此才能保護自己的安全。
4 制造與人互動的機會
主動制造一些機會,提供孩子與他人接觸、互動的機會,例如:讓孩子到住家附近的雜貨店買糖果,看著他進店里,等到出來之后,問問其中的經過、和老板談話的內容等等;偶爾請親戚朋友到家里來玩,或帶孩子參加聚會,請他實際練習應對的禮儀,如果孩子怕生、畏縮,表現不好時,別急著罵他或強迫孩子打招呼,父母可以先為孩子打圓場,回家后再以溫和的態度教導他可以怎么做,才是乖寶寶應該有的禮節。隨著孩子年齡和經驗的增加,自然會能具備分辯的能力,進而學會待人處事、應對進退之道。
在愛中學習珍愛自己
幼兒時期是人格成長的關鍵時期,因此,父母應該為孩子布置一個溫暖、安全的環境,讓孩子在愛中無憂無慮的成長,體會自己是爸媽所重視、關懷的寶貝,如果受到傷害,父母會很擔心、難過的。如此一來,當孩子面對外在誘惑時,會習慣地要先回家問問父母親,而不單只是被動的遵守命令和規定。
此外,雖然大環境不是那么完美,有許多的安全需要顧慮和擔心,但父母也不需要太過于忐忑不安,不妨以積極、樂觀、平靜的態度教導孩子,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了解如何保護自己,同時自然發展他的社會行為和人際關系。
讓孩子在親情的關懷里學習珍視自己、信賴他人,進而培養合宜的應對進退態度,來面對這個美麗的世界。 文/王紹媛
上一頁12 下一頁下一篇:提高孩子自主能力的方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我這樣和孩子談“性”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