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柴雞、土雞、洋雞,哪個更安全?
1.你吃到的雞肉不全是真正的肉雞
2012年全國屠宰肉雞65億羽左右,其中有15億羽左右的數量是蛋雞淘汰雞。白羽肉雞的生長周期是45天,而蛋雞淘汰雞的生長周期大多在540天左右,因為生產時間長,蛋雞體內風味物質沉積更久,但肉質可能粗糙些,不像白羽肉雞那么細嫩,容易烹飪。如果用來燉雞湯,蛋雞淘汰雞的味道可能更鮮一些。不過,沒有量化的證據證明,蛋雞淘汰雞和白羽肉雞誰的營養價值更高。
2.野外放養的肉雞不見得就安全
室內密集飼養的肉雞可能有飼料重金屬潛伏、大劑量使用藥物帶來的安全隱患。那么,野外放養的土雞、柴雞就一定安全嗎?答案是不一定。放養的雞能得到鍛煉,肌肉可能更結實,口感可能會好一些,但肌肉的營養物質含量不會和圈養雞有太大的差別。
野外放養的雞如果是在原始的野外場地如大草原或野外森林,會啄食雜草、各種蟲子,這其中也包括一些毒草、毒蟲。雞和蟲在大自然生物鏈中是上下級的關系,雞體有對毒蟲的天然免疫力,蜈蚣的毒讓人恐懼,被它咬一口會疼得要命,但對雞來說那就是一道美味。長期食用野外放養的肉雞,雖然沒有重金屬、抗生素殘留的威脅,不過那些野外不可知的有毒有害物質經過雞體傳導進入人的體內,一旦致病更難被診斷和得到有效治療。這一點,古代中醫有很多的著作都能明確說明。
不過,農家散養的肉雞大部分并不存在這種問題,它們多是吃糧食、雜草、昆蟲等食物。因為有足夠的運動,病死率低,肉質相對安全。只是大部分規模化養殖農戶使用的仍然是工業飼料喂養,難免有抗生素藥物殘留和重金屬殘留。
3.改變養雞模式,雞肉的好味兒在未來
肉雞食品的安全與否,與品種沒關系,與飼料模式、飼養模式有關系。如何使肉雞的口感好且沒有安全隱患,飼養模式的選擇很關鍵。
現有的規模肉雞場大都采用美國式飼養方法,高密集、高營養、高藥物、高轉化率是主要特征。這種飼養模式的優點是節約飼料資源、快速提高產量;缺點是雞肉口感差,有重金屬潛伏、抗生素殘留,安全系數差。
更加理想的肉雞飼養模式是,將白羽雞進行開放式平地飼養,雞場周邊留置足夠大的運動場地,每天給雞足夠的運動時間,并且降低飼養密度,降低飼料營養水平,這樣藥物的使用量就會大大降低。如果飼養時間從45天提高到70~90天左右,雖然雞的飼養成本增加了,但口感和安全系數可以得到大大提高。
長遠地看,白羽肉雞的生長性能突出,土雞、柴雞的環境適應能力強,在育種方面可以考慮通過土洋雜交選育,培育新的肉雞品種,改進飼養模式,才能解決目前面臨的雞肉口感和安全問題。
*溫馨小貼士*
雞肉的選擇與食用
1.散養的肉雞和圈養的肉雞比,營養成分沒什么區別。但是,散養的雞活動空間大,呼吸的空氣質量好,病就少一些,飼料里用的藥就少一些,雞肉相對來說更安全。
2.蛋雞淘汰雞因為生長時間長,氨基酸等風味物質沉積更豐富,肉質雖不如速長雞嫩,但用于熬湯是不錯的選擇。
3.現在都時興規模化養雞,肉雞屠宰場也是規模化屠宰,每天要產生大量的雞血,雞血是很好的食材。不管是吃火鍋還是紅燒,營養價值和口感不比豬血、鴨血差。還原雞血的市場認知度才是長遠之策。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