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小魚,個子高高,性格靦腆。
老師對他的評價:聰明、反應快、知識面廣。
小伙伴對他的評語:
“小魚是我們班的認字大王”;
“小魚是象棋班最厲害的、最高的高手”;
“小魚是我們班的算術大王,他已經會做很難的加減法了”;
“小魚是拼板大王,他把教室里所有的拼版都完成了,100塊的都做了”……
我是小魚的班主任,我對小魚的認識比小朋友更深一點。今天,我要說說我認識的小魚。
“好問的小魚”
一次,朋友帶來一架玩具直升機,安裝挺復雜,我邀請園里男老師來幫忙。哥哥老師忙碌著,大部分孩子對此沒興趣,關心的是直升飛機啥時飛起來。小魚一直守在哥哥老師身邊,問這問那,“這個為什么裝在這里?”“為什么一按按鈕就能動?”哥哥老師邊裝邊回答小魚的問題,拼裝完畢,小魚顯得特別高興。
“愛學習的小魚”
小班末,小魚開始對文字產生極大的興趣。走在走廊時,小魚總是能把看到的文字讀出來, “小舞臺”、“閱覽室”等等,讓老師很意外。遇到不認識的字小魚會主動問,很快,小魚的認字量大增,有些短小的故事,能一字不差地全部讀下來。中班末,幾百字的圖書小魚也能自己讀了。
象棋班的老師特別喜歡小魚,“這孩子反應快,做事情專注,不受環境影響”。每次上課他特別認真,作業也總是認真完成。現在,小魚的象棋水平班級第一。
“愛挑戰的小魚”
中班下學期起,小魚顯現出極大的年齡特點,愛挑戰了。玩拼版,從30塊、50塊,一直到100塊,小魚看圖拼圖的能力越來越強,即便遇到困難,他也不會輕易放棄。當天活動結束時手里的材料還未操作完,第二天他會再找出繼續操作,直到完成。
一般來說,大多數孩子是把學習看成苦差事的,而小魚卻享受著學習的樂趣。我很好奇,一直想知道這樣的一個孩子是怎樣“造就”的。于是,我找到了小魚的媽媽,跟她作了一番詳談。
1、在游戲中學習
小魚爸媽從沒有教過小魚算術,更沒有給他做什么數學題。小魚學數學,就是從玩撲克牌開始的。小魚2歲時,爸媽就和他一起玩撲克——釣魚。輪流出牌,見同一個牌才能收牌等等。很快,小魚認識所有的牌,學會了匹配(這是很重要的數學概念——編者注)。
釣魚玩厭了,開始玩“打5張牌”。這個游戲是在配對基礎上加入了“比數的大小和認識相鄰數”。“打5張牌”熟練了,開始玩“爭上游”。把復雜的“爭上游”學會后,小魚又不滿足了,開始跟爸媽一起學打“80分”,這樣就加入了加減的概念,小魚因此學會了10進制的加減法。
游戲中學習的好處就是讓孩子的玩興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在開心玩耍中不厭其煩地學習,并且鞏固學得的內容。
更重要的是,游戲隱含著不斷的變化和挑戰,游戲的過程不知不覺鍛煉了小魚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度、思維的靈活性、心理的承受力(不害怕改變是一種難得的心理能力——編者注),慢慢小魚變得喜歡挑戰各種玩法。
2.生活是本好書
小魚4個月,爸媽就抱著他一起翻書讀書(從小養成閱讀習慣成為真正聰慧孩子的基石——編者注)。
對小魚來說,還有一本更生動的書,那就是身邊的真實生活。小魚2歲上托班時,爸爸每天要開車20公里送他去學校。沿途有很多道路標識和廣告牌。一路上小魚都要問,這是什么,那是什么。日復一日,一個學期下來,沿途各類路牌上的字和標識,他都認識了。爸媽從沒給小魚買過識字卡片,也從來沒有刻意讓他識字。不知不覺,小魚卻認識了大量的漢字。
3. 學習并非一定在課堂
天氣好的話,每天飯后,爸媽都會帶小魚去散步。有一段時間,一家三口迷上了玩“路燈下踩影子”的游戲。小魚發現,影子時長時短,而人站在路燈下,影子會變得很小很小,幾乎不見了。爸媽啟發讓小魚離開路燈,發現影子拉長了。一家三口在路燈下跑來跑去,不亦樂乎。小魚終于知道,越靠近路燈,影子就越短(玩中學,學變成玩——編者注)。
小魚得到的不僅是知識,而是對事物好奇心和探索意識。
4. 放養,收獲的是孩子的主動性
有一段時間,爸媽自己帶小魚,沒找人幫忙。爸媽工作都忙,很多事情只要小魚能做的,爸媽盡量讓他自己做(自理和自主是一個優秀孩子的基本心理素質——編者注)。小魚看到爸媽在家用電腦工作,他也要來“工作”,爸媽教他使用畫圖和word功能,教會他如何開關電腦(不知不覺也教會了小魚“爸媽工作時小魚自己玩”——編者注)。以后,小魚就產生“我自己來”,“我能行”的主動性和自信心,愿意接觸和學習新事物。
小魚的故事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
當學習成為孩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學習就變得輕松了;
讓孩子玩,是最好的學習;
呵護孩子的興趣愛好,不要讓學習成為任務和負擔,是爸媽最重要的任務;
爸媽過度的期望會轉化為孩子成倍的壓力,它會消磨掉孩子原本對于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文/ 中福會宋慶齡幼兒園 金蓉蓉
下一篇:不到箭扣非好漢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網游教會了孩子“一槍爆頭”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