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暑假到來,然而對于很多北京孩子來說,對此并無過多期待。“我家孩子暑假早就全排滿了,光是奧數班和英語班的集訓就占了一個月。”“最多安排一周全家外出度假,其余時間都有課,停了開學就跟不上了。”這是記者這兩天最常聽到的家長對話,孩子們的生活依舊是“不在培訓班,就在去培訓班的路上”。
日前,中國兒童中心與舒膚佳聯合對全國五大城市小學生戶外活動狀況進行了調查,并發布《中國城市兒童戶外活動藍皮書》。調查顯示,北京兒童認為自己很忙的比例相比于其他調查城市最高,達到46%,高于38.7%的平均值;認為自己的課余生活有意思的比例最低,僅為79%,低于平均數83.4%。
在不參加戶外活動的原因中,由于作業多,參加課外培訓班沒有時間的人數比例北京均排名第一,這種趨勢年級越高越明顯。參與調查的專家表示,北京孩子們的戶外活動正在消失!孩子們已越來越“宅”了。
這個暑假,誰來解救“宅孩”們?記者了解到,目前,有教育專家和機構正在推行“戶外教育”的新型理念,他們能否幫助“宅孩”們走出教室和家門?
意外收獲 中學生給政府提建議
北京中學生焦司穎和楊夢筠的暑假過得有點不一樣,最初他們是抱著好奇心來參加“兒童生態道德科技夏令營”的,結果卻有意外收獲。
在參觀臺兒莊古城的時候,他們從導游那里了解到,臺兒莊古城與京杭大運河息息相關,運河造就了臺兒莊古城的興盛繁榮。旅行中他們觀察到當地居民在清澈的運河上洗拖布,并將洗衣服的水隨意倒入運河中。兩個孩子當即決定搞一個關于“臺兒莊古城考察報告及水資源保護建議”的研究。
選題確定之后,他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對運河的水資源狀況及水質進行了深入考察。他們發現,運河水有嚴重的水華現象,居民家附近的河水中含有豐富的泡沫。其實運河的水本是地下水,可以達到飲用標準,而被污染的水將不能被飲用,從而造成水資源浪費。
能不能使臺兒莊古城依然被清澈的河水環繞呢?兩個中學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比如,在城外建立污水處理廠,防止污水排進運河;盡早拆除大壩,讓運河重新變成活水;減少地下水的開采;定期打撈河上的垃圾;設立警示牌,警示人類不要污染水源等。焦司穎和楊夢筠很有信心地說:“我們要把自己的研究結果和建議反饋給古城的管理部門。另外,我們還會再來到臺兒莊,制作一些宣傳品,向當地人宣傳保護運河的知識,提高古城人的環保意識。”
這個“生態道德”夏令營是中國兒童中心與西城區科技館聯合舉辦的一次戶外教育活動,它也是中國兒童中心的教育專家們幾年來正在實踐的一個教育新課題。“行動中的研究與思考,使學生在夏令營活動中成為問題的發現者、思考者和行動者。”中國兒童中心科研與信息部部長霍雨佳告訴記者,她把這種戶外教育活動稱為“行動學習”。
當考察者 孩子帶著研究課題上路
中國早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古訓,如今各種形式的游學夏令營也很流行,住五星酒店,參觀國外名校,費用昂貴,究竟從中獲益多少卻很難說。中國兒童中心教育活動部部長王秀江博士告訴記者,他認為戶外教育是“一種在戶外情境中,利用戶外資源,借由戶外活動的形式來達成教育目的,與科學教育、野營教育、自然研究、環境教育以及數學、語言、歷史等學科融合在一起,成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方式。”
“和走馬觀花的游學最大的區別是,孩子們是戶外教育活動的主導者,經過事先的準備,他們將帶著研究課題上路,一路走,一路解決問題。”霍雨佳給記者講述了她帶孩子們到內蒙古阿爾山進行的一次生態道德教育夏令營,“出發前,先召集孩子們進行三天的培訓,介紹阿爾山的自然、人文情況,教給他們一些做調查研究的方法,然后讓孩子自己上網查資料,找出感興趣的問題。”
第二天,孩子們帶來的五花八門的問題讓老師感到非常驚喜,“有的孩子想比較一下阿爾山和北京的水質有什么不同,有的想考察自然環境不同對人的身體素質和飲食習慣有什么影響,還有的希望采集一些植被標本和北京動植物比較……我們按照研究課題的方向把孩子們分成幾個小組,每個組由一個老師指導,大家一起準備工具,孩子們的興致特別高,就這樣帶著問題上路了。”
“在路上,孩子們一面解決自己帶來的問題,一面又不斷產生新的問題,有孩子發現,當地人到森林里采摘野生的藍莓和蘑菇,有一個習慣,就是絕不采完,留下一些小的作為種子,他們還采訪了當地人,了解到這是阿爾山的傳統,他們很早就知道了不要對自然過分開采。”從阿爾山歸來,孩子們把旅行中解決問題的過程寫成調研報告,老師把這些報告,還有孩子們采集的標本、水樣、土樣做了一個交流展覽會。“孩子們能夠有更多的機會感知、感悟并能以審視的、思考的眼光看待環境問題的綜合原因,這也就實現了行動學習的目的。”霍雨佳表示。
走出教室 治療“自然缺失癥”
中國兒童中心主任、學前教育專業博士叢中笑告訴記者,“戶外活動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大的一劑營養,現在卻被忽略掉了。”她和兒童中心的教育專家們目前正在致力于培訓方式的轉換,讓孩子們走出教室,走進自然和社會,實現各種形式的戶外教育。
“現在有很多孩子,好像得了‘自然缺失癥’,做不完的作業和電子產品的普及使他們失去了親近自然的能力。”中國兒童中心教育活動部的房露老師對記者說,她為5到10歲的孩子在暑假設計了一個名為“尋找綠的足跡”的戶外探究活動,7月的每個周六孩子們都可以自愿來參加。“活動地點就在兒童中心的大院里,這里植物豐富,草木種類很多,交給他們的任務包括找一片自己最喜歡的樹葉做成‘樹葉印章’;還有‘家園探寶’,按照藏寶圖找出5種不同的物質,有種子、動物痕跡、人類痕跡等,然后給它們分類拍照;還有‘按圖索驥’,孩子拿著植物的圖片去找到這棵真正的植物……完成任務的孩子可以換取種子,回家栽種。”房露老師介紹。
“這個活動,其實就是想讓孩子們靜下來,親手摸一摸植物,聽聽樹葉搖動的聲音,聞聞樹葉泥土的味道,感受到自然之美和心靈的凈化。有很多孩子,在這里上了好幾年的課,在院子里穿梭過幾百次,卻從來沒有享受過這里的自然環境。”
征設計師 戶外活動PK網游
阻礙兒童參加戶外活動的因素除了作業培訓,還有電子產品和網絡游戲的普及,《中國城市兒童戶外活動藍皮書》調查顯示:寒暑假時,兒童每天看電視玩電子游戲平均為2.32小時,超過2個小時的兒童多達61.4%。隨著年級的升高,學業壓力的加重,戶外活動時間減少了,但看電視、玩電子游戲的時間并沒減少。
“設計活動對于老師來說,其實比講課的難度大很多,目前為止,我國的教育類高校沒有一個學習兒童活動設計的專業,而我們現在急需這樣的兒童活動設計師。”中國兒童中心主任叢中笑告訴記者,兒童中心目前鼓勵所有的工作人員,無論哪個部門,甚至包括保安和消防人員,都可以為孩子設計活動。
“給孩子設計活動,尤其是戶外活動,一定要符合他們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首先要讓他們能玩起來,能互動,而不是旁觀者,讓孩子進入設定的情境,完全忘我,不是被動地機械地接受。老師在活動中要做一個‘隱身人’,老師是制造浪花的人,而不是手把手帶他們游泳。”叢中笑這樣比喻。目前,兒童中心除了“生態道德”戶外活動,還開展了“情商大世界”、“開心農場”、“跳蚤市場”等主題活動,試圖讓更多的孩子走出教室。
下一篇:暑期“禁補”誰為孩子前途買單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究竟是誰泄露了學生信息?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