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智慧讓你遠離需要智慧才能應付的處境。
——Doug Larson
內向孩子固有的生理構造使他們擁有了以下十二個的優勢。只要有家長幫助,他們就能了解和運用這些潛能和才智。一旦領會并學會如何正確地運用這些優勢,內向的孩子就能踏上充實生活的道路。
優勢之一:內向的人擁有豐富的內心生活
“你信上帝嗎?”七歲的亞當見面時這么問我,接著他又說,“我們家沒有宗教信仰,但是我的朋友克薩每個星期天都去教堂”。聽到他對宗教感興趣,我回答:“是的,我信上帝。聽上去你似乎在思考關于上帝和別人信什么的事。全世界,人們有各種各樣不同的宗教信仰。”“我仍然在考慮這個問題。”他回答。我幾乎可以看出他的小腦袋正在為這個問題打轉。“我相信你自己能拿定主意要信什么。”我補充道。
內向的孩子知道,他們有一個內心的世界,這個世界鮮活生動,從來沒有來開過他們。他們并非總是去尋求他人的幫助,而是依靠內心的資源指引生活。在遠離物質世界、私密的心靈花園中,他們全神思考,梳理自身紛繁的思緒和情感。這使他們能更深層次地體驗生活。內向的人渴望了解事物的含義,想知道為什么有些事情是重要的;他們不怕復雜深奧的問題;他們能跳出自身的局限以旁觀者的視角來反省自己的行為。可是,正像許多事情一樣,這種內向的品性也是一把雙刃劍,既給他們提供了豐富的心靈資源,又為他們帶去了孤獨和寂寞。
內向的孩子渴望了解自己和自己身邊的人,他們想弄明白,人的行為動機是什么。他們是觀察者,留心其他孩子的舉動。由于內心的思想和感受是他們反應的基準,所以他們不大容易受到同伴壓力的影響。做決定時,他們以自己的價值觀和標準為基礎,不會隨波逐流,人云亦云。
關鍵的一步是,父母和其他對內向孩子成長具有重要影響的人要幫助孩子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沒有與人交談的經驗,內向的孩子將沒法學會珍視、信任和運用他們的內在性品質;沒有與心思相近的孩子或成人的足夠交流,內向的孩子會覺得沒有人跟他們分享經歷,覺得獨自思考的取向把他們與別的孩子隔離開來。如果內向的孩子有機會與其他孩子分享他們的思想和感受,他們就不會覺得那么孤單了。如果情況真是這樣,那么所有的人都將從中受益。
珍視孩子的內在性品質,跟他聊聊你的想法和感受,征求并傾聽他的意見。確保在說話當中進行必要的停頓,讓他有充足的時間思考和回答你的問題。認識到內向的人在乎與他人有關的事,包括他人行為的目的、含義和他人的感受。比如,想辦法讓孩子主動參與到他感興趣的事情上,幫他交個異國的筆友,或者鼓勵他以他覺得舒服的方式參加一個慈善活動。如果你自己沒有宗教信仰,你可以找一個指導者或有宗教信仰的人來聽孩子傾訴他關于宗教的想法和疑惑。幫助孩子理解他的種種觀察,支持他對自然的欣賞,弱化他的孤立感,給予他發揮同情心的途徑。
優勢之二:內向的人懂得停下來品味生活
伊莎貝拉的媽媽對瑪西的爸爸說:“我成天聽到的都是‘我想去瑪西家玩,瑪西有她自己的房間’”。與兩個鬧哄哄、氣質外向的姐姐同屋的伊莎貝拉鐘愛瑪西房間的安寧和清靜。在瑪西的眼中,自己的房間就是一處溫暖的港灣,在那里,她能長時間地自娛自樂,觀察她的寵物熱帶魚,再畫幾筆自然水彩畫。有時,她也喜歡邀請朋友來分享這片寧靜的園地。尤其是伊莎貝拉,她非常喜歡從這個私人空間的安逸和寧靜中吸取能量。
內向的人向我們展示了如何“停下來品味生活”。內向的孩子咀嚼生活的點滴,品味為許多人所視而不見的細節。吸引他們的東西不必耀眼,不必花哨。他們一般不必離家就能充實并快樂著。
經典電影《殺死一只知更鳥》的開場鏡頭是小司各特那只破舊的雪茄盒。鏡頭緩慢移動,呈現盒子的全景,吸引我們進入小司各特神秘的內心世界。盒子里有銀幣、彈球、蠟筆、珠子、玩偶、一只口琴和一塊懷表。我們立刻意識到,小司各特珍視生活中的點滴小事;正是這些小玩意兒給了她很多的慰藉。(扮演小司各特的女演員瑪麗·貝德翰是個氣質內向的人。談到參演本片,她說感覺自己像被困在一個從天而降的玻璃瓶子里,任周遭的人觀看。此后,她再也沒有出演過任何影片)
內向的人提醒我們,生活并不需要那么多花哨的物質點綴。他們步履從容,專注于生活帶來的簡單愉悅。一次漫步、一次穿過草坪水霧的疾跑、一頂用毯子搭在客廳里的帳篷、一遍又一遍地觀看《貴婦和流浪漢》、待在家里涂涂畫畫——你需要肯定你的內向孩子這些細心生活的能力。你自己也要不時地放慢腳步,與孩子一起分享這些快樂。內向的孩子提醒我們,真正的生活就蘊含在這些片刻當中。
優勢之三:內向的人熱愛學習
“你知道土星環是由什么組成的?”賈斯丁一邁進我的辦公室,就拋過來一個問題。 一個星期前,我倆一起在一本科普書上察看了土星的圖片。“我覺得帕薩迪納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網站上會有圖片,”我主動提議,“想看看嗎?”“好。”對這個提議,他表現出了不同尋常的興奮。接下來的情景是,我倆一起趴在電腦前觀看美妙的土星環近距離特寫,不時發出“喔”、“啊”的贊嘆聲。八歲的賈斯丁問了一些關于土星環的組成和構造問題。他的問題既有見地,也表現了他對相關知識有所涉獵。從中,我本人對賈斯丁這個孩子也有了更多的認識。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賈斯丁的父母當初把他帶來見我,是擔心他的智力有問題。雖然賈斯丁在學校的表現并不那么出色——他難以承受外向式課堂教學環境中的強烈刺激——但是他對知識的渴求是顯而易見的。
總的說來,大多數內向的孩子長大后會上大學。在大學里,他們會開始以一種全然不同的方式享受學習,因為他們的學習方法更適合接受高等教育。大學的教學方式讓許多內向型的專長得以發揮。例如,通過講座學習知識,以短論文的方式接受考核,分析復雜的問題,主動學習以及自選興趣課程。此外,大學的學習要求優秀的閱讀與寫作能力,而許多內向的孩子的文筆很好。他們多半堅持寫日記,或者在別人不知道的情況下進行一些別的類型的寫作(抽屜里的小說已是眾所周知)。他們也多半享受閱讀。在這方面,內向的孩子可以偏愛大聲閱讀(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默讀,或者聽別人閱讀(或聽有聲書)。
你要支持孩子對學習的熱愛。豐富的信息是內向孩子的大腦所必需的精神營養。內向的孩子不斷地把自己學到東西和自己的經歷相比對,這種內心的對話一直在持續地進行著。如果沒有有趣的信息激發他們思考,他們就會感覺煩悶,開始自責,甚至變得抑郁。他們需要大量的信息輸入來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興趣。
當孩子年幼時,給他辦張圖書卡,然后帶他到圖書館里享受一段讀故事的時光;定期到附近的圖書館去,安排充足的時間挑選圖書;跟孩子聊聊他讀的書籍和看的電影,讓他明白,書和電影不只是消遣,也是擴展視野和聯系他人的工具;注意觀察他的興趣點在何處,并且幫他搜索那個方面的相關資料。與許多孩子一樣,內向的孩子喜歡“非正式學習”勝過坐在課堂里聽課。他們常讓人——特別是他們的老師——感到詫異,因為他們知識面廣,知之甚多。在工作中,我曾接觸到很多不滿五歲的內向孩子,他們對恐龍的了解程度足以讓他們給探索頻道的紀錄片當解說。他們能告訴我,劍龍和翼龍是存在于侏羅紀還是白堊紀,是食肉類還是食草類,怎么養育后代,主要對手是什么。當一個內向的孩子開始暢談他所鐘愛的話題時,一扇信息的大門仿佛就打開在了你的面前。
優勢之四:內向的孩子善于創造性思維
上一頁12下一頁
下一篇:一架合格鋼琴是絕對前提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琴童小故事:馬丁·克勞澤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