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雖然斯坦納是以8歲的孩子舉例,但他講的道理也適用于幼兒期的孩子。當我在愛默生學院學習早期教育時,老師要求我們不僅要學習幼兒期孩子的特點,還要學習童年期和青少年期孩子的特點,因為人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既是同一時間,身體各部分相互聯系的整體,是身體、心理、精神相互聯系的整體;又是不同時間、一生的整體,2歲、12歲、22歲、32歲……62歲、72歲,都是同一個人的不同階段。中、老年患的疾病可以追溯到幼年、童年的心理問題。反之,美好、愉快的幼年、童年會為今后一生的身心健康奠定基礎。
現代的教育就像化學農業,給植物各種化肥促長,一年長成的植物,在化肥的作用下,三個月就長熟,但它們的根、莖、葉健康嗎?有誰關心過它們真正的需要?有誰知道它們的痛苦?我們只是看到孩子考試多少分數,卻不知道付出的代價是什么。我們追求孩子學了哪些知識,卻從不思考這些知識是他們生命成長的養分嗎?梭羅說:“我驚嘆這樣一個事實,樹在開始的時候長得越慢,它的核心長得越強壯!我想同樣的情況也適用于人類。我們不希望孩子過早成熟,在幼兒期就催促發芽生長,就像迅速長成的木材,質地松軟、易壞。我們寧愿孩子開始的時候長得慢慢的,好像在艱難地掙扎著,因此才會長得結實和完美。這樣的樹,即使到了老年,仍然以幾乎同樣的速度在伸展。”
許多人的頭腦里有個固定的想法,孩子上幼兒園肯定要學到什么東西,比如認字、拼音、英語、唱歌、跳舞等,而學到的東西是由老師教的。有的家長喜歡問孩子:“今天你在幼兒園學到什么啦?”有的家長會問老師:“你們怎么還不教拼音?別的幼兒園早就教了。”現代的幼兒園、學校都是從西方傳入中國的,中國的傳統生活不需要把幼兒從家中帶離,他們生活在村莊的院子或田野上,現在我們是否過分地強調了幼兒園的教育功能?
有位家長告訴我,目前,不少重點小學要求學齡前兒童必須認識兩三百字,會做20以內的加減法,考慮到和現行小學的接軌,在孩子上小學前的半年內,我們幼兒園可以專門為這些孩子開課。
斯坦納認為,別人告訴你在幼兒園該教孩子的事情,都是一些完全沒有用的事情。“目前的幼兒園教育內容通常都十分‘聰明’,你也許會認為在19世紀為幼兒園小朋友設計的課程真是太聰明,小朋友們確實學到不少東西,甚至已經學會閱讀,他們的教材中有英文字母單詞拼圖。這些看起來都非常聰明,你會很容易去相信這些教材與教法都很適合幼兒園的小朋友,但這些其實完全沒有用,完全沒有價值,而且損害了幼童的靈魂,甚至會傷到他們的身體,直接影響他們的身體健康。這種幼兒教育法埋下了兒童在未來身體與靈魂怯懦的遠因。換一種方法,如果讓小孩到幼兒園來,由你謹言慎行讓他們模仿你的一切,如果你所做的一切都可以讓孩子以他們靈魂深處的脈動來模仿……則這些小孩一定會變得和你一樣,這時你就得好好看看自己是否值得別人模仿。這就是你在兒童7歲以前應該注意的,光用嘴說教、說一些道德觀念是沒有用的。”與其設想如何去教育孩子,給予他哪些知識,還不如首先成為一名自我教育者。
我的老師埃瑞卡認為在幼兒園里孩子最好不要喊老師(teacher),英文的teacher意為“教育者”——教學生,一旦教學生就會居高臨下,我比你知道得多,我來教你;老師應該也是一位被教育者,隨時隨地從孩子中學習。如果想獲得學生的尊重,不是靠稱謂×老師,最重要的是喜歡、熱愛孩子。我同意埃瑞卡的觀點,但在我們幼兒園目前仍稱呼“×老師”,作為老師,有一種虛心學習的態度很有必要。
有人問我如果老師不教孩子知識,老師在幼兒園的作用是什么呢?我想了想回答:“像媽媽。”華德福幼兒園的老師更像一位慈祥的媽媽,邊做家務邊照顧孩子。她的一舉一動都是孩子模仿的榜樣。另外,孩子在游戲、玩耍過程中,與同伴之間的交往,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
我在留英日記里寫過:“假期我給各個教室里的植物澆水,澆著澆著,我突然感到植物很高興我在澆水,她們需要我的關照。凝視著我房間里的一棵植物,新生長出來的莖嬌嫩得像嬰兒的小手,能透過一些光來,我甚至不敢觸摸她,生怕傷著她。植物生長得十分精巧和優美,我們應細心地呵護她,讓她的內在生命充分展現。
“對孩子的教育是不是也能這樣?孩子的生命有一種內在的秩序和結構,如果家長、老師能充分保護孩子內在的生命,而不是人為地修枝剪葉、人為地強加外在的秩序和結構,就是最好的教育。
“這并不是說兒童不需要學習知識,而是知識的學習、心靈的培育要像給植物澆水似的,成為兒童內在生命成長的養分,有利于自我的發展和完善。
“做教師不易,要慎之又慎,幾句話、幾個動作可能毀了孩子的一生。水澆太多或太少都會導致植物死亡。對孩子的培養一定要有分寸感——適度。”
大教育家福祿培爾說:“按上帝精神的作用和從人的完美性和本來的健全性來看,一切專斷的、絕對的和干預性的訓練、教育和教學必然地起著毀滅的、阻礙的、破壞的作用。”(選自《人的教育》)他以園丁修剪葡萄藤為例,不管園丁出自多么良好的意圖,如果園丁在工作中不是十分耐心地、小心地順應植物本性的話,葡萄藤可能由于修剪而被徹底毀滅。一切專斷的、絕對的和干預性的訓練不僅會毀滅人的天性,而且還會阻礙人類的完美發展,穩步和持久的前進。
我曾翻譯過Barbara Shell寫的一篇題為《華德福和蒙臺梭利的比較》的文章,作者是這樣結尾的:“蒙臺梭利把孩子的大腦看做像海綿一樣可以吸收知識和經驗。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他挑戰智力的任務,結果你就得到一個受過教育的孩子。
“在華德福教育中沒有唯智力的推動。我們活躍和豐富孩子健康的想象力和創造思維,孩子自身擁有這種能力。當孩子從一個階段發展到另一個階段,他的潛能就像一朵花的花瓣漸漸開放。
“在華德福幼兒園,我們不追求早熟的‘學習之花’,這種‘花’也許被許多人賞識。我們寧可放棄這種快速的滿足,而關注孩子最大的利益,保護他的童年。我們期待孩子們將來成長為健康完整的人。”
上一頁12 下一頁下一篇:幫助教師形成職業特長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北京市棉花胡同幼兒園簡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